新阳村在
建湖县西南水乡,是一个古老的村镇——新阳,历史上人们把它与射阳(汉代射阳县治,今为宝应县西射阳镇)、建阳(南宋名相陆秀夫故里)并列,誉为射阳湖畔的“三阳开泰”。这里,村外碧波荡漾,村内古迹斑斑。古往今来,新阳村人杰地灵,崇文厚德,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阳村古傍新阳浦,古人取浦名为村名。明代利用新阳浦拓浚戛粮河,河成浦废,而村名却至今未改。最初开发这座村落的是顾姓,故又有顾家庄一名。明万历年间,湖垛东乡祁氏一支迁徙过来,卜居庄东,从此丁繁户衍。历经数代,祁氏发迹了,拥有“良田万亩,市房百余间”,富甲一乡。
顾家庄历史上就得水之利,境西的古漕河,系朝廷运输粮食供应京城和接济军需的重要水道。在漕运的带动下,境内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和商业应运而生,使其逐渐形成街市。清末民初,顾家庄改为新阳镇建置,至今人们仍称顾家庄为新阳小街。当时小镇已拥有居民400多户,形成了600米长的石头街,店、行、坊、馆鳞次栉比,百货俱陈,商贸已相当繁盛。街的东段,为祁氏宅第。祁氏房系众多,每一处建筑都由影壁、门楼、堂屋、正厅和厢房等部分构成,并各自成为院落,称得上是豪门大宅,富丽堂皇又典雅庄重。中段为商业区,街道两边店房檐口相接,抬头只见“一线天”。店门一般为木板排门式,也有屏风墙出顶大门的,风格各异。较大的商铺、银楼、茶馆都聚于此。中药店、浴室、砻坊、磨坊等行业则在街巷内经营。西段为渔市口,是沿荡地区水产河鲜的集散地。货栈毗邻码头,喧声笑语,小桥流水,街灯渔火相映,确有一番江南水乡古镇的雅趣。
渔市口往西,过了石拱桥,便是千年古刹泰山寺。因其位于新阳村之西,被俗称“西阳村”。每日晨钟暮鼓,梵音嘹亮,香火久盛不衰。该寺下设6个分院,共有僧众200多人,其规模之大,江北仅此一家,故享有“江北第一大寺”之誉。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民俗活动,一是“三月三”西阳村庙会,届时每天上会香客逾万人。寺僧应接不暇,便编造神话,说是绕地诵经一圈,可为子孙祈土地一顷,骗得不少痴心的道公道婆转得头晕目眩。二是“二月二”打水平,以抬“大刚老爷”的前扛每次下水的位置为水标,说是可以预测当年水势。旧时盐城西北乡有几处打水平,但数顾家庄这一民俗活动最为隆重,因为这里有西阳村,“大刚老爷”下水前要到庙内“水仙菩萨”那里投文。这种被神化了的打水平仪式很有趣,吸引周边乡镇上万人前来观看,岸上人挤人,河里船靠船,煞是热闹。
新阳村又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尤其是祁姓,在清代中下叶同宗历案学者即有35名,此外武科还有4名,可谓“崇文者蜚声庠序,尚武者高掇巍科”。如14世汝公为乃乾隆乙丑科进士,赐翰林院检秩;17世玉琢、玉瑄公和16世以桂,叔侄3人皆武举。玉瑄公之子以德,在武科乡试、北闱会试中分别夺得会元和会魁,被钦点御前侍卫,封任贵州镇远、安义总兵,以赫赫武功著名于时。清末废科举,本村有识之士顾少怀率先在小镇上创立常盈市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并利用祠堂举办社学,开西南沿荡一带新学教育之先河。其堂侄顾良桢也被应聘至盐城县立第四高等小学任校长。民国时期,祁贯之积极参与筹办建阳“红十字会”,同时以自家培化堂药店为施舍点,乐做善事,被乡里尊称为“救苦救难的菩萨爹爹”。为活跃民众文化生活,祁衡之在盐城首办怡明戏院,祁步敦在家乡组建新阳剧社。抗战前,祁报之被荐为盐城职中任校长,且长于书法,时称他的篆书为“江右第一人”。建阳县肇建,顾一天和祁国甫被聘进县首届参议会,一村两位县议员,实属少见。今盐城旅台同乡会理事长祁子惠先生,亦生于斯、长于斯。他们都以卓越的学识,非凡的奋斗,为乡梓增光添彩。
新阳村是个出故事的地方。清代盐城四大奇案之一的“急拿王晁”,淮扬说书场上的话本故事《漕河传》、《诓县官》、《偷富济贫史三强盗》,以及“西阳村小鬼扛柴”、“小井荒过阴兵”等传奇故事,都发生在新阳,给古老的新阳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新阳村位于
建湖县
建阳镇,新阳村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4600亩,全村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00人,荣获建阳镇农业农村综合奖、先进基层党支部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