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拼音:fāng xīng wèi ài)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宋·
陆佃《陶山集·太学案问》。
成语出处
宋·
陆佃《陶山集·太学案问》:“大学之道,方兴未艾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方兴未艾”。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的范氏与中行氏反抗其君主,得到了郑国的支持。当时郑国很强盛,派了子姚、子般两员大将前来。
赵鞅誓师御敌,激励士气。为他驾驭战车的是邮无恤,车右是卫国的太子蒯聩。晋军登上铁丘,远远望见郑军的战车正朝这边挺进,声势浩大。蒯聩吓坏了,跳下来想要溜走,邮无恤用绳子将他拉上来,轻蔑地说:“你怎么像个女人一样,胆子这么小。”
赵鞅巡视着自己的队伍,大声说道:“大家都知道晋献公的车右毕万吧。他也是个普通人,但跟随君主作战,七次都有斩获,君主多次嘉奖他,后来他有了四百匹马,在家得以善终。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打败郑军。得胜之后,上大夫赏县,下大夫赏郡,士赏十万亩土地,庶人工商都能做官,奴隶一律获得自由。”
听了赵鞅的话,晋军非常振奋,但仍然不免害怕。给赵罗驾车的繁羽双腿抖得站不稳,让人用绳子把他捆在车上。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疟疾发作。而蒯聩则忙于祷告,祈求祖宗的保佑。
这场大战异常激烈,赵鞅的帅旗也被郑军夺走了。赵鞅本人肩膀受伤,口吐鲜血,仍坚持指挥战斗。蒯聩也变得十分勇敢,挥戈御敌,保护主帅。郑军被晋军的气势压倒,终于溃败。
赵鞅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把郑军打败了。”属臣傁他却说:“虽克郑,犹有知在,犹未艾也。”意思是郑国是打败了,但晋国之中还有智氏,忧患并没有彻底消除。
成语寓意
“方兴”之事最怕的是不能让它继续兴旺下去,而是躺在昨日已经兴旺起来的小小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孤芳自赏,然后沉迷其中,最后因安逸而堕落亡命。遍览史书,此类人数不胜数,夏桀、商纣在前,陈后主、李后主随后,隋炀帝、宋徽宗继之,未能兴旺国事,却败亡成后世唾弃的对象。成语告诉人们,做事应该始终如一,持续保持事物刚开始“方兴”昂扬的势头,不可轻易放下本有的雄心壮志,让“方兴未艾”随着人们的疏忽走向“日暮途穷”。
成语运用
“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当兴旺之时,不会停止发展。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方兴未艾”也作“未艾方兴”。
宋·
周煇《清波杂志·庆寿推恩》:“煇既得其说,窃惟主上孝奉三宫,十年一讲盛礼,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宋·
蔡戡《中大夫致仕朱公墓志铭》:“积善余庆,未艾方兴。百世蝉联,子嗣孙承。”
清·艾衲居士《豆棚闲话》四:“公子今年五十三岁矣,生有四子,俱已游庠,富贵功名,方兴未艾。”
史铁生《记忆迷宫》:“在电脑方兴未艾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更容易发现,人的独特之处,究其根本不在于大脑,不在于运算得更快和记忆得更牢,而在于心灵的存在。”
古华《
芙蓉镇》四章:“人们还担心着,谈论着,极左的魔爪,会不会突然在哪个晚上冒出来掐灭这未艾方兴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