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方城石猴)
河南省方城县传统美术
石雕(方城石猴),河南省方城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方城石猴产于方城县独树镇的砚山铺村,它采用一种黄白色天然石料雕刻成型,再用红、黄、绿、黑四种颜料勾画而成,故又称“画成猴”。相传方城石猴源于宋代,有据可查至少追溯到清光绪年间,由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建奎代代传袭下来。
方城石猴开始以玩具的形式出现,后民间艺人为了便于出售逐步赋予它一些民俗文化内涵,俗称“好时候”。早期方城人雕石猴主要是为生计,而且出售的时机大多选在过年时候和每年的庙会。这些小石猴身上钻有小眼儿,赶庙会的农民花钱买来,穿上红绳带在身上避邪消灾,豫南、豫东一代村民把它视为一种吉祥物。来赶庙会的人购买,并相互赠送“好时候”,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
方城石猴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发展到顶峰,由于社会风俗对吉祥、吉利、奉承之风很浓。方城石猴特有的优势显现出来,送石猴成为很多人的见面礼。特别是在中原地区,除夕和大年初一,相互赠送石猴之风更浓。以至于发展到在砚山铺村邻的许南公路边,有众多的石猴销售旺铺,供来往商人选购。更有客商直接到砚山铺村的艺人家里,下定金,以保证买到货物。砚山铺村的艺人们不仅在砚山铺村地区销售石猴,他们也走出方城县,顺许南公路,北上许昌、郑州,南下襄樊、武汉。每年春节过后的农闲季节,他们便结队而行。有钱的推着独木轮小车,没钱的艺人用肩挑行李、原料和工具。一次肩挑原料一百余斤,他们边刻边卖,每个石猴重约一两,这样一趟外出能刻售石猴近千件。
文化特征
方城石猴作品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生动随意,具有刀法简洁,色彩强烈,神韵独特,寓意喜庆吉祥的特点。在造型上有单猴、猴背猴、猴摞猴、马上猴等多种组合形式,其造型古朴、惟妙惟肖、灵气十足。是艺术家智慧和想象力的结晶,个个憨态可掬,憨醇可爱。
(一)方城石猴造型简洁质朴
方城石猴造型古朴、粗犷,形象逼真,形神兼备,猴子的轮廓分明,几何形体感强,透着猴子精灵和活泼的动感。朴拙之中蕴含着率真,有着淳朴的乡土之美。艺人雕刻时,舍弃细枝末叶,抓取猴子大略形貌,具有雕刻的体量感,简练而生动。艺术史论家张道一先生曾在他的文章《大巧若拙》中赞赏方城石猴的雕工,说它造型简练,手法概括,下刀如削木,简称“八刀猴”,形象贴切地说明石猴艺术手法制作的高超工艺。
(二)刻、绘结合的雕刻技法
方城石猴民间雕刻艺术的程式与变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同一母题的多种表现和某一完善形式的多种重复。包含选材、制胚、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晒、涂桐油等工序。方城石猴是以方城县当地出产的滑石为料,先雕出猴子的大体形象状,再利用线刻来补充雕刻细节部分,强调猴子的动态与变化。雕刻成型后施色,先用纯度和明度高的黄色打底,待黄色干,再用黑色、红色、绿色、白色进行描绘。眼、鼻、嘴、手、脚部位用红色画出,用黑色点睛,运用简洁抽象的色块、线条,用绿色、红色在身体上画出条纹,呈现出明快简洁的艺术特征。最后刷上桐油或清漆晾干。
(三)色彩浓艳热烈
方城石猴色彩运用符合民间美术的特点,张显热烈、喜庆、吉祥的色调。中国传统的装饰色彩,具有象征意义。颜色种类不多,但浑厚古朴,色泽艳丽,鲜亮而不媚俗、沉着而不暗晦。原色与间色组合,色相上对比强烈,明度反美较大,色彩组合手法运用好,画面充满活力。利用三原色中的红、黄、和间色绿色以及黑色,保持强烈对比关系,如绿与红。艺人们喜欢在黄色主色调周围,安排面积小而数量多的对比色、调和色,使整体色彩呈现出有序的统一。
(四)艺术形象生动传神
方城石猴艺术形象生动传神,从美学观点上分析,形象的图形化、符号化,虚构出一个艺术形象,隐含出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品质。在表现猴的形体结构特征上,侧重于猴的结构特征凸显与形态刻意处理,使猴的神韵、形态、表现得淋沥尽致。运用夸张、变形、强化、弱化的手法,使所刻划对象的精神状态与自然属性特征都得到升华。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生动传神,给人以亲切感。
制作工序
方城石猴属于微型石雕工艺品,整个制作要经过采石、构思、裁石、初雕、细雕、打磨、蒸煮、上色、涂保护漆九步程序。
第一步:采石。制作方城石猴的原材料基本来自杨楼乡的一道山岗,山虽不高,却难行走,石猴艺人需从山岗开采出大小、形态各异的滑石,供雕刻使用。
第二步:裁石。根据石料的初始形状,把采回的大石块切割成不同体量的小石块,再制成相应的石坯,过去,是用大砍刀砍成长短不一的条形石块,现代为了节约原材料,使用切割机裁石,可以更好地控制石头的大小,利用滑石。
第三步:构思。匠人雕刻方城石猴时没有图纸,形态各异的石猴均为手工艺人心中对石猴形态的把握,雕刻前要先构思,计划雕刻石猴的大小、数量、形态等方面,再根据需要的形状、大小进行裁石。
第四步:粗雕。用大号錾子削出造型的大切面,如:面部、腿部、背部等。熟练的艺人大胆取舍,几刀便可雕刻出石猴的大致轮廓。
第五步:细雕。用较小型号的錾子雕刻出石猴的面部五官、手脚、动态细节等地方,令石猴更加生动形象。
第六步:打磨。用砂纸把棱角打磨光滑,增加手感柔和度,看起来也更加圆润。
第七步:蒸煮。把雕刻好的石猴放入普通蒸馒头的锅中蒸热,目的是为了使石猴易于上色,且颜色不宜发散。
第八步:上色。将蒸煮好的石猴放入熬制好的槐米水中染上黄色底色,这是为了让底色在石猴器身上吸附牢固,不易褪色,之后用红色和绿色装饰石猴,用黑色点眼睛。
第九步:涂保护漆。上完色后晾晒一到两天,使颜料完全干透,最后涂刷一层保护漆,一只纯手工雕刻制作的方城石猴即可完成。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方城石猴作为艺术设计资源的开发利用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价值意义。
方城石猴作品造型古朴,粗犷稚拙中别见质直率真,显露出淳厚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方城当地,石猴被视为吉祥物,常用以佩挂珍藏或馈赠,民俗意义突出。
传承人物
王国庆,男,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石雕(方城石猴),申报地区:河南省方城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方城县文化馆获得“石雕(方城石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方城县文化馆获得“石雕(方城石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演
2017年,河南文化艺术团赴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3国的十多个城市,展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城石猴”。
2018年11月27日,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国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悉尼联合举办了“河南非遗”走进澳大利亚校园活动,方城石猴在活动中参展。
2019年6月8日至11日,第九届全国非遗联展活动在昆明官渡举行,河南省方城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国庆携带遗产项目“方城石猴”参展。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2 12:54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