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绍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施绍辰,1939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湖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油画家协会副会长。
人物经历
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国家教委派赴阿尔及利亚国家等美术学院研究“马格里布”绘画与北非艺术,并赴法国、瑞典等国考察艺术与教育,历时两年余。
60年代中从事博物馆历史画创作,作品场面宏大,笔墨潇洒,参加历届全国美展,觉于国家主要刊物,并为国家博物馆收藏。
80年代创作探索专题江南故里,朴质典雅,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且均被收藏。
90年代考察回国后,创作了一批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阿拉伯风情作品,形成了干厚浓重的油画表现特色,为多国画廊瞩目。
1995年在香港举办专题画展,出版专题油画集《撒哈拉风情》。
艺术特色
艺术世界无限广阔,人类的生活各异,艺术家的感受亦不相同。在百花竞秀的艺林中,画家们各领风骚,其最为耀眼者中,应数油画家施绍辰教授。
如果说江南的许多画家以聪颖灵勤为特色,那么,他的这一批异国风情作品还蕴藏着另外一种内涵,从中可以领略他发自内心的艺术激情及良好的艺术素质。艺术品总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画家自序已道出了他的心迹,这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源泉。中国古代诗人称绘画为“无声诗”,要将心性融入自然,“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这已不独为魏晋文人所有,我国历代成功的艺术家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上的遗传因子,从而使自已在艺海的涵泳中顽强地到达彼岸。这种精神内涵正是这批作品的感染力之所在。
画家以炼达的神思,迁想妙得,使幅幅画卷充满诗情画意,对于这位挚爱生活并具有艺术表现魅力的画家来说,作品是他艺术才华得以进发的机遇,也是他潇洒的油画功力得以施展和表达的舞台。因此,这批作品给人们心灵撩开的就不仅仅是一方异国情调的天空了。
作品特点
绍辰经过中国美术学院从附中到大学整整九年的严格训练,劝奋好学,认真把握基本功力,对艺术如痴如醉的酷爱和敏锐的创造力使他早就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其出众才华使人难忘。
他毕业后从事历史昼创作整二十年,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尽坎坷与动荡,但他却孜孜不倦、默默地为各地博物馆绘制了一幅又一幅的历史昼作,气势宏伟,人物众多,从中国的工农暴动到外国的巴黎公社,有的巨幅长达七米。这一时期的作品虽有命题性质,而他都以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油画语言挥洒而成,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八十年代,他成功地画出了倾注着人性之美的历史双联油画(依依亲人泪,茫茫赣水长)等作品,标志着他在艺术上的成熟。他调回母校执教后,创作题材转向江南故里,抒发对故乡的情怀,诗韵更浓,清雅而隽秀,教涯之馀作画虽不多,却很精美,且得过重奖,多为国内外博物馆,画廊收藏,他的作品始终品味上乘。
他自地中海之旅后的这批作品尤为引人瞩目,其油画表现功力也为众人称道。《撒哈拉生灵》组画是非常突出的三幅作品,《阳光·白驼》以稳定且近似金字塔的构图,静中蕴动,(虔诚的行者与白驼脉脉相通,灰白而响亮的色彩使人眩目,)大漠的空旷寂静和生命的潜在律动沁人心脾:《沙尘·奔马》采用对角线的构架,不稳定的韵律产生一种运动情,嘈声和尘沙搅合在一起,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强烈的骚动:《泉水·女人》尚在制作,但已可见别有一番风味,视为沙漠的生命之水与繁衍生命的女体,展现了沙漠的生机与美感。另一幅力作《出谷》,画幅虽然不大,但气势磅礴,令观者欲退三却。作者立意无晦,用笔俊爽,力求开拓,自辟蹊径·其艺术气质与修养尽在画中。正如徐渭在《叶子肃诗序》中所言:“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其情散以博,故语无拘,其悄多善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遗,其情好高而耻下,故语虽检而丰富。盖出于己之所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绍辰的作品何尝不是如此·正如其自叙:“望像阿尔及利亚的葡萄酒那般醇浓”。
为人
画如其人,施绍辰教授主持我院附中工作十馀年,繁重的公务确实使他成了“业馀画家”,然而他的教政和他的油画风格一样,热情豪放,感染同仁。他挚爱学子,桃李四方。他着书立说,编撰了洋洋文稿数十万和一批学生画册与教材,为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教绩斐然,无愧为一个诚挚的艺术教育家。
总结
综观绍辰的油画艺术,可以感受到他对东方书画的神韵与意趣的领悟,亦可发现他对现代艺术崇尚激情表达等表现主义因素的注重,并使之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联姻起来,形成自已的风貌。在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大氛围中,他总像一个童心未泯、求索不舍的年轻人那样在努力体现自身的价值。值此画册付梓,索我为序,欣然命笔,所叙匆匆,好在佳作俱在,观者必能识其精妙,不尽之处,祈贤者教祺。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7 09:5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