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介入
心理学术语
旁观者介入,人们在紧急事件中,尤其是有人处于危险境地或有人实施犯罪行为时,表现出来的救助或干预行为。一种在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在同样的情况下采取袖手旁观、无动于衷的态度和行为,则为旁观者冷漠。
步骤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拉塔内和J.M.达利1970年共同创建了关于旁观者介入的理论模型(见图),认为旁观者介入是个人的判断决策过程,由几个步骤构成:
①对紧急事态的注意。
②判断该事件是否为紧急事件。
③判断和决定自己是否有责任采取行动。
④决定介入的方式是自己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找警察或其他人)。间接介入的风险和对介入者能力的要求比直接介入小。
⑤介入的实行。如果不能决定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阶段,则介入过程就此停止,实际的介入就不会发生。在决策中,旁观者时常需要进行社会比较,看别人怎么做,旁观者也要对自己行动的代价和自身利益进行评价,从而决定自己是否能承担起个人的责任。
1968年拉塔内和达利提出,旁观者冷漠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有众多人在场而分散了社会责任,因而旁观者的人数越多,每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越小;只有一个人在场时,他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最大。
R.D.克拉克和L.E.沃德1974年提出,由于情景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个人拿不准怎样做更合适,想看看在场的其他旁观者怎么做。
大家都这样想,结果旁观者的人数越多,个人越犹豫不决,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便越小。
影响
综合多项研究的结果,众多旁观者在场会产生以下影响:
①由于他人在场所产生的观众作用,给介入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受评顾虑,不敢妄动。
②由于他人的榜样作用,从众心理发生作用。
③责任扩散,在场旁观者人数越多,个人责任感就被削弱得越多。
④知觉曲解。在紧急情景下,如果很多人都无动于衷,往往会使个人认为没有紧急事件发生。但是,坚定的利他行为者会不计后果地介入事件而实现利他行为。
参考资料
旁观者介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2 23:05
目录
概述
步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