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扭构造体系的两个旋回面所夹的弧形或环形带状的岩块或地块。由于一束旋回面的撒开和收敛,往往使旋回层呈现一端变宽,另一端变窄甚至趋于尖灭的现象。
一个旋回层的沉积过程称
沉积旋回,它代表一个海水进退旋回。在广阔的近海平原上,由于海面升降频繁,海水时进时退,因而形成一系列叠覆的旋回层,显示出岩性或岩相的规律性交替和重复出现。几个连续的旋回层可以共同组成一个大旋回层,代表一个规模更大的海水进退旋回。1942年,韦勒根据美国伊利诺伊州许多旋回层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由10个岩段组成的典型旋回层。
如伊利诺伊州的完全连续的旋回沉积,其层序自下而上为:①,局部与下伏岩层为不整合接触;②砂质页岩;③淡水灰岩;④
耐火粘土(即底粘土);⑤;⑥灰色页岩;⑦不纯的海相灰岩;⑧黑色页岩和灰色钙质页岩,含灰岩结核;⑨海相灰岩;⑩粉砂质页岩,含铁质结核。从砂岩至煤层,即从河流冲积到湖泊和沼泽沉积,构成下部非海相半旋回层,从页岩以上构成上部海相半旋回层,从滨海而浅海,再到滨海沉积。砂岩到海相灰岩为海进过程中形成的沉积;而页岩含铁质结核为海退时期形成的沉积,下部含海相化石,上部有时出现陆相沉积含
植物化石。一个发育完全的旋回层的沉积过程,代表一个先是海水逐渐浸进,然后海水迅速退去的海水进退旋回。旋回层的发育随着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在岩段多少和厚度大小方面,不论在纵向上还是横向上,都是变化不定的。中国华北地区上石炭统的旋回层十分发育,山西太原西山的上石炭统可以划分为4个旋回层。
旋回层的特征充分反映形成地区的古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环境。旋回层的划分为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科学依据。“韵律”泛指岩性的规律性交替和重复出现的旋回层序。因而不可以把“旋回层”与“韵律”和“旋回”作为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