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汉语词语,拼音是qí zhì,也叫“旌旗”。泛指悬挂在杆上、具有特定的颜色、图案的布。旗帜的“旗”指带有等列的水平线条的布条,是古代各国的国家
标志物。“帜”字繁体从巾从戠,“戠”意为“图形”。故“帜”是带有较为复杂图案作为更详细的
区别符号的布条。在一面方国旗下,可以有多面“帜”,代表不同的军队单位(如上军、中军、
下军等)。
⑤
洪深 《青龙潭》第三幕:“各家藏着的旗帜,各色各种都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霸州贼》:“后又增入杨虎、赵鐩、
刘惠等共二十五名,分为二十八营,共有人马十七万五千,各授伪官,张打奉天征讨元帅旗帜。”参见“旗号”。
②《
文汇报》1989.5.4:“他指出:‘科学,近代
民主制,社会主义,乃是近代
人类社会三大天才的发明,至
可宝贵。’举的旗帜除民主与科学外,还多了社会主义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