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尖不商
汉语词语
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因此无“”不商。但实际上古代并未有“无尖不商”这个说法,只有这个理念。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有人解释这种行为叫“无尖不商”。而无奸不商的说法出现时间早于“无尖不商”。
来源
“无尖不商”,出典为买米以升斗作量器,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 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尽量让利。为现代学者希望商人作出让利行为而创造的词语。
量好米再加点
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无商不尖”还体现在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十里洋场上海,在王家沙吃小笼馒头免费送蛋皮丝开洋清汤,“老大昌”称糖果奉送两根品牌三色棒头糖。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4:50
目录
概述
来源
量好米再加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