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学
佛学术语
佛学术语,‘有学’之对称。又称无学位、无学果、无学道、无学地。指断尽一切烦恼,已得阿罗汉果者。若已知佛之教法,但未断惑,尚有所学者,称为‘有学’。反之,已究佛之教法,无惑可断,亦无可学者,则称为‘无学’。声闻四向四果中,唯阿罗汉果为无学,余四向三果为有学。《俱舍论》卷二十四云(大正29·126c)︰
概念
十无学支,指得阿罗汉果的无学人所成就的十种无漏法。又名‘十无学法’。即(1)无学正见︰指与无漏作意相应之慧。(2)无学正思惟︰指与正见俱起之思惟。(3)无学正语︰指依无漏作意所生的四种语业。(4)无学正业︰指依无漏作意所生的三种身业。(5)无学正命︰指远离诸邪命,如法活命。(6)无学正精进︰谓欲乐正勤,勇猛堪任。(7)无学正念︰指心中明了,于诸法不忘失。(8)无学正定︰谓心住、安住、近住等住,心无散乱。(9)无学正解脱︰指离烦恼之束缚的有为解脱。(10)无学正智︰指尽智及无生智。此中,金刚喻定之后,知诸漏尽灭名尽智;依诸漏断尽,缘后有之无生,名无生智。凡此,前八支即八正道,加上至无学位始得的解脱与正智,合称为无学之十支。
杂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则将此十支依止于无学之五蕴,以正语、正业、正命为无学之戒蕴;正念、正定为无学之定蕴;正见、正思惟、正精进为无学之慧蕴;正解脱为无学之解脱蕴;正智为无学之解脱智见蕴。
[参考资料] 《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一、卷九十四、卷一0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五;《显扬圣教论》卷三;《俱舍论》卷二十五;《俱舍论光记》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大乘义章》卷十七;《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9-12-10 17:10
目录
概述
概念
杂集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