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斑肥螈(学名:Pachytriton labiatus)是蝾螈科、肥螈属有尾两栖动物。雄螈全长167毫米左右,125毫米时肛部隆起(已达性成熟),雌螈182毫米左右。体形肥壮,头部平扁,躯干至尾基部浑圆。生活时成体背面及体侧棕褐或黄褐色,无圆斑,或有细小斑点;体腹面色略浅,或多或少有橘红或橘黄色大斑,略呈两纵行排列;尾下缘色斑连续或间断。
动物学史
张孟闻于1933年将采自浙江省天台县街头坝一尾全长为87毫米的幼螈标本,定名为新种粗皮肥螈(Pachytriton granulosus)。他于1935年又根据该标本皮肤粗糙,头骨中有明显的额鳞弧;翼骨和上颌骨相连部位为软骨质等特征不同于肥螈属,另立为新属——秉螈属(Pingia),秉螈(Pingia granulosus)为该属的模式种。随后,一些学者如张作干和Boring(1934-1935)、Pope与Boring(1940)、Freytag(1962)等曾先后对秉螈属提出异议,认为秉螈只是肥螈的变异。蔡春抹(1985)通过大量的标本比较研究,证明了秉螈的形态特征与无斑肥螈的亚成体无明显区别,并认为秉螈应是无斑肥螈的同物异名。
形态特征
成体:雄螈全长167毫米左右,125毫米时肛部隆起(已达性成熟),雌螈182毫米左右。体形肥壮,头部平扁,躯干至尾基部浑圆。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圆,吻棱不明显;鼻孔小,极近吻端;吻较长,吻长与眼间距几相等,大于鼻间距;眼径小于鼻间距,为吻长的一半或2/3;颊部明显向外倾斜;口角位于眼后角下方或稍后;上唇褶明显;犁骨齿列呈“∧”形,在两个内鼻孔之间相遇或相隔很近;舌大,与口腔底部相粘连。
躯干粗壮,背腹略扁平,背脊部位不隆起而略成纵沟;一般有肋沟11条左右。四肢粗短;前肢较后肢细短,前肢前伸时,指端仅达口角或稍后;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末端相距甚远,其间距约等于吻长;指、趾扁平而短,末端钝圆;指4个,指长顺序为3、2、4、1,第一指很短小;趾5个,趾长顺序为3、4、2、5、1,第一、五趾显然短小,体形大者指、趾缘膜较宽厚,基部无蹼。尾短于头体长,尾基部宽厚成圆柱形,后半段逐渐侧扁,末端钝圆;尾背鳍褶起于尾基部,在后段明显较腹鳍褶高,腹鳍褶前段不明显;肛孔纵裂。
皮肤一般光滑(个别有小疣);体两侧和尾部有细的横皱纹;眼至颞部膨大成耳后腺,枕部有“∨”形隆起或不显,背正中有浅脊沟,有的不明显;颈褶明显(个别者不显),咽喉部有细纵肤褶,有的个体腹面有横皱纹。
生活时成体背面及体侧棕褐或黄褐色,无圆斑,或有细小斑点;体腹面色略浅,或多或少有橘红或橘黄色大斑,略呈两纵行排列;尾下缘色斑连续或间断。液浸标本腹面橘红、橘黄斑变成浅白色。
第二性征:雄螈肛部明显肥肿,呈椭圆形,肛裂较长,沿肛孔内壁有绒毛状乳突,后缘较多。雌螈肛部略肥肿,肛裂较短,内壁无绒毛状乳突。
头骨:头骨长明显大于头骨宽;上颌骨外侧间距明显小于方骨外侧间距;鳞骨后缘与两枕髁后缘接近在同一水平位置。犁骨齿列呈“∧”形,前端会合;前颌骨单枚,鼻突宽且长,与额骨前缘连接;鼻骨小,左右鼻骨被前颌骨鼻分开,位于前颌骨鼻突和上颌骨之间;额骨略大于顶骨,额骨与鳞骨相距远,无额鳞弧和额鳞窝;上颌骨较短,与翼骨不连接,与方骨相距甚远;方骨外侧无钩状突。
卵及胚胎:卵粒乳白色,卵膜上有网状沟纹。1963年6月初,中国贵州雷山的胚胎已发育到尾芽期及外鳃期,卵胶膜直径7毫米左右,部分胚胎已有平衡枝及前肢芽,尾芽向右侧弯曲;胚体微显色素。
幼体:刚孵出的幼体全长17~20毫米;一尾全长53毫米的幼体,尾鳍褶较高,起于体背前部;外鳃3对、羽状,鳃丝长达7毫米,超过尾背鳍褶的起点部位;体后部及尾部有云斑。外鳃消失后,完成变态的幼螈全长70~80毫米。
近种区别
该种与
黑斑肥螈的主要区别,是生活时背面及体侧为一致的棕褐色;腹面有橘红或橘黄色斑,无深色圆斑。
生活习性
无斑肥螈生活于海拔50~1800米较为平坦的大、小山溪内。溪内大小石头甚多,溪底多积有粗砂,水质清澈。该螈以水栖生活为主,白天多栖于水凼内或水流平缓处的大石下;夜间多出外活动,白天仅有少数肥螈在石边或水凼内游泳。
捕捉时多以翻开水底石头,迅速用手或水网捕捉,由于体表富有黏液,徒手捕捉较为困难,黏液具有一种特殊的硫磺气味。1963年6月27日的大雨后,曾在贵州雷山一流溪水凼内发现2尾肥螈正在争吃1条蚯蚓,各咬一端,相持颇久。主要捕食鞘翅目等昆虫和虾、蟹、螺等。
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肥螈白天也出来活动吃食,吃食较少,但在饥饿的情况下在白天也吃较多食物,因此在白天也可以适当投喂食物,但投喂主要还是在晚上进行。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贵州(绥阳、雷山、从江)、安徽(歙县、黟县、休宁、祁门、九华山)、浙江(临安、建德、余杭、萧山、安吉、富阳、桐庐、德清、宁波、奉化、义乌、东阳、临海、象山、天台、金华、衢县、镇海、缙云、乐清、黄岩、温岭、诸暨、开化、新昌)、江西、湖南(宜章、城步、新宁、江永、洞口、黔阳、新华、郴州、武冈)、广西(金秀、龙胜、桂平、兴安、资源、贺县、蒙山、玉林)、广东(信宜、粤北)。
繁殖方式
4~7月为繁殖期,解剖采自此时期的雌螈标本,腹内有待产之卵。1963年5月26日和6月9日在贵州雷山发现该螈的卵群贴附在溪中石块下,有卵30~50粒。解剖1978年5月采于浙江天台的一尾雌螈,全长
152毫米,卵巢内有发育时期不同的卵,大的卵径3毫米,小的1.5毫米,浅灰色,左右侧卵巢各有卵22粒,此外,1毫米以下的卵为乳黄色,数量颇多。
人工养殖
在夏天选择向阳又可遮阴的地方,在冬季选择向阳温暖的地方。
取直径1.5米的塑料盆,盆深50厘米,盆中放大小不一鹅卵石,使石头露于水面10厘米,盆边粘宽10厘米的薄膜,在饲养前用漂白粉对养殖盆进行消毒,反复冲洗几次,7天后加水深30厘米,并放养些水葫芦于水面上。
无斑肥螈饲养的投放密度以4只/平方米为宜。密度大,无斑肥螈会出现打斗;密度小,养殖设备利用率低。
在自然条件下无斑肥螈食性较杂,主要摄食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门的蜘蛛目、甲壳动物门的革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翅目、直翅目、蜉蝣目、蜻蜓目、鳞翅目、毛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以投喂蚯蚓、蝇蛆、小块猪肉、鱼虾肉类、米饭、面条等,无斑肥螈特别喜欢吃蚯蚓。刚抓回来的无斑肥螈对新的环境适应性较差,因此开始多投喂无斑肥螈喜欢的食物如蚯蚓。一个月后,无斑肥螈适宜环境时,可投喂小块猪肉、鱼虾肉类、米饭、面条等。
对于一年龄的无斑肥螈,每次投饵量占其体重的2%~3%左右,对于一年以上的无斑肥螈,体形较大的每次投饵量占其体重的1%~2%左右,隔3~4天投饵一次,吃剩的要饵料及时捞出,防止水质恶化。
在自然情况下,晚上10时至次日凌晨3时为摄食高峰期,无斑肥螈成体纷纷到水边的石块上或岸边草丛、枝叶中觅食,天亮前返回水中。幼体主要在溪流边渗水的地方,而且多在有草丛或树枝叶遮掩的溪边栖居和摄食,幼体一般不上岸活动和摄食。
在人工饲养环境中,投饵时间选在晚上8~10时投饵比较适宜,第二天早晨7~8时清除残饵。投饵地方尽量固定,地点设在离水面1厘米的地方投喂较好.
在夏天无斑肥螈的养殖地应选择阳光好且有树遮荫的地方,保证阳光可以直射到水中但时间不要太长,其一易引起水温升高到25℃以上,无斑肥螈会被热死,其二防止水温变化幅度大,在自然情况下,无斑肥螈生活的水温昼夜温差变化很小,如温差变化太大,易引起无斑肥螈生病。但养殖水体必须在一个时段时间的阳光照射,以利于无斑肥螈在水体接受阳光的照射,如没有阳光,无斑肥螈也容易得病,直接影响无斑肥螈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饲养环境不要受到较大的震动,无斑肥螈虽然对声音不够敏感,但对震动有一定的敏感性,人员走动对地面的震动,无斑肥螈可以容易感受得到。无斑肥螈受到惊吓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动,不利于无斑肥螈的摄食活动,从而就影响其生长。
人工饲养还要防止无斑肥螈逃跑,无斑肥螈看起来样子憨厚笨拙,但肥螈攀爬能力较强,极易从盆壁上爬出,因此定期要定期检查盆边薄膜是否烂掉或脱落,及时更换旧的薄膜,防止无斑肥螈沿盆边逃跑。
日常管理时还要加强水质管理。饲养用水最好是山泉水,其次是河水,再次是塘水。如果要用自来水,则需要在太阳底下曝气2~3天,因为自来水含有的漂白粉,对无斑肥螈的皮肤刺激较大,会使无斑肥螈分泌大量粘液,且皮肤易受伤,易得水霉病、赤皮病,而曝气后可以去除漂白粉的毒性,还可以提高水中氧气含量。每3~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50%。换水时养殖水体的水温变化不要超过2℃,如有条件,养殖水体采用微流水最好。适宜水温在12~25℃,最适应的水温是16~22℃,因此在夏天应注意遮荫,防止水温变高,水温过高易引起无斑肥螈生病、食欲下降抑制无斑肥螈的生长,过高水温会使无斑肥螈致死,致死水温多高还有待于考究,冬天应注意防寒。在养殖中透明度要30厘米以上。如用静水养殖时,应坚持每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水中溶氧在4 毫克/升,透明度在23厘米时无斑肥螈生长的很好,但看到经常爬到露出水面的石头上休息,说明此时水质对无斑肥螈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无斑肥螈抵抗力强,很少有疾病出现,常见的疾病就是皮肤病,因为人工养殖的水体比起无斑肥螈野生状况的水体还是较差,因此水体的一些刺激物质很容易引起无斑肥螈皮肤受伤,皮肤病经常发生。处理皮肤病要更换水体或隔离静养,再喂一些抗生素就可以治好。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无危(LC)。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主要价值
无斑肥螈肉质细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中国湖南宜章地区民间将肥螈内脏清除后,晒干研成粉末,以酒或温开水冲服,用于治疗痢疾。此外,该螈体色鲜艳,容易饲养,民间饲养供观赏,市上常有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