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大人胡同位于
东堂子胡同北侧,“文革”后改名为红星胡同,随着
金宝街的兴建,红星胡同只剩了东部的一小段,主体已不存在了。
无量大人胡同位于米市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1965年改为红星胡同。随着胡同拆迁,如今已变成通衢大道金宝街。在这条消逝的胡同中,不仅住过黄华、乔冠华、章文晋等外交家,而且还有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居。据说梅兰芳在此居住的时候,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还到这条胡同拜访过。
无量大人胡同的名气,是因为“伶界名人梅兰芳宅于是”。
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都是伶界名人。梅兰芳1894年出生在北京,艺自家传,少小登台,很早成名。无量大人胡同的宅院即梅兰芳自己所购,由两个四合院连为一体,内中还有一座在当时颇显新式的洋楼。梅兰芳在此居住期间,接待过印度文豪泰戈尔、瑞典皇太子古斯塔夫等许多国际友人。北平沦陷之后,梅兰芳“蓄须言志”,拒绝登台,才卖掉了这所宅院,南行返沪。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应邀到北京参加文代会,周总理请他来京工作,并明确表示仍可住到无量大人胡同的旧居。梅先生以此房多年前已经处理卖掉,他不愿担个依靠政府力量收回旧产的名声,所以到护国寺街另外买房居住了,那所房子被开辟为
梅兰芳纪念馆。
无量大人胡同原先叫吴良大人胡同。吴良者,乃朱元璋手下的悍将。传说朱元璋攻打元大都前,派吴良化装进城刺探军情,不料被发现,便钻进一条胡同。后来,吴良在一高人指点下逃出大都。朱元璋攻破城池,吴良为感恩高人,遂在该胡同建一座庙,故有了吴良大人胡同。
但据考,吴良并未到过北京,此乃附会传说而已。又据《
京师坊巷志稿》载,京师寅宾坊有无量寿庵。是孝子屠文正为祭奠其母所造,今无量大人胡同,即无量寿庵故址。真伪也无可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因外交部设在不远的外交部街,所以当时的外交官员,如共和国三位外交部长黄华、乔冠华、章文晋都住过无量大人胡同。胡同里常见乔冠华一袭米色风衣,大步流星。我国工程界先驱,主持修建郑州黄河大桥、建言修建官厅、密云水库的华南圭先生,也曾在这条胡同居住过。
井儿胡同对面,有个大宅院,先是作协宿舍,曾有著名诗人沙鸥等人住过,后改为
人民文学出版社宿舍。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到来,初涉文坛的古华、蒋子龙、冯骥才等青年才俊常到这里,谦恭地拜望请教为人作嫁衣裳的编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就是孟伟哉在这里写就的……数不胜数的文人学者,让无量大人胡同充满书香和文化气息。
与这个文学大院相对,有个带花园的深宅大院,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杂志所在地,摄影大家吴印咸等的身影常在这里出现。无量大人胡同多豪宅,多深宅大院。不少院落前门在无量大人胡同,后门开在遂安伯胡同。院落前门为三步台阶的略显老迈的广亮大门,院里是一溜青砖到顶、起脊的大瓦房,前出廊后出厦。再往里走,是木制雕花垂花门。七进院落,皆由抄手游廊相连,如迷宫一般。后花园有太湖石堆起的假山以及凉亭楼阁,还有开满荷花的一池碧水。这座大院原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宅第,与街坊传说相合。梅先生于1920年购得此宅,从此这里便成了享誉中外的京剧文化沙龙。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英国作家金姆等外国友人以及胡适、徐悲鸿、蔡元培等社会名流常在此雅聚。于是,明月如钩,夜色阑珊时,便有悠扬婉转的西皮流水,在胡同里飘荡。抗战时期,梅先生蓄须明志,不事日寇,其
民族气节和艺人操守广为人称道。1943年为生计所迫,梅先生忍痛卖出此宅。后梅家在与遂安伯胡同相交的西石槽,购得一宅,于是我与梅先生的儿子梅葆玖,成了几十年的邻居。与他家相邻的,是作曲家温中甲先生的居所。
关于无量大人胡同的梅宅,一直众说纷纭,有些传说是否靠谱还待查证,但无论如何,因为有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和他的邻居们,有了他们的精神和魂魄,无量大人胡同的苍凉背影消失后,才仍不会被人遗忘,并绵绵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