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刺沙蚕
沙蚕科刺沙蚕属动物
俗称沙蚕、水百脚。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系底栖自由生活型种类。体扁平而长。头部明显,口前叶有2条短触手、2条短而粗壮的触角。眼2对,位于口前叶背面两侧,前对眼间隔宽。
形态特征
系底栖自由生活型种类。体扁平而长。头部明显,口前叶有2条短触手、2条短而粗壮的触角。眼2对,位于口前叶背面两侧,前对眼间隔宽。围口节有4对触须。吻部可分为8个区,第V区无齿。刚节两侧凸出形成发达的疣足,其上生有许多刚毛,疣足具有运动功能。体背面淡红色或深绿色、黄绿色,腹面黄绿色或粉白色。口前叶及体前部背面常有褐色斑。体长一般为100—190毫米,宽5—10毫米,具90—120个刚节,大者体长可达200毫米。
生境
广盐性,可生活于海水、半盐水和淡水水域,常栖于河口。分布于潮间带和潮下带,底质泥、泥砂或砂。栖息于潮间带下区及潮下带浅水区的泥沙和软泥底质海底,多钻入泥沙中穴居生活,或栖于岩礁缝隙、砾石和贝壳夹缝内及植物丛生的底部生活,喜栖息于河口泥沙滩。随涨落潮运动,白天多潜伏,夜间觅食。生殖季节或觅食时,可游泳。生殖前无多大形态变化。生殖季节常集群浮游于水面排精、产卵,交配产卵后亲体相继死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孵化,5刚节幼虫前营浮游生活,然后幼体下沉于海底营底栖生活,穴居时深度可达20—30厘米。
主要食物为藻类、小型动物、腐屑及动植物碎片。雌雄异体,体内受精。近1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4—5月。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北部。与其相似种有双齿围沙蚕 Perinereis aibuhitensis,吻上各区均有齿,体两侧前2对疣足为单叶型,其余均为双叶型;体背面青绿色,体长可达270毫米,宽10毫米,约有230余个刚节;栖息于潮间带上区的泥沙滩;生殖期5—6月。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青岛沧口及锦州沿海较多。常用手捕捉,或用铁锹、尖头铲、三齿耙等挖掘。
经济价值
主要为鱼、虾、蟹类等养殖的饵料。也可供食用,其药用食疗价值较高,具有舒筋活血、温健脾胃等功效。
分布
国内分布:黄渤海,东海。
国外分布:韩国,日本。
资料来源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三卷 多毛纲(二) 沙蚕目:160-162
食性
日本刺沙蚕的个体摄食率与虫体体长呈正相关 ,其总体摄食率为 0 .5 399× 10 -3 h-1,相当于摄食底栖微藻 1.985μg C· 10 cm-2 · h-1。同时得出 5月份现场条件下底质表层初级生产力为 38.2 4 μg C· 10 cm-2· h-1。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21:5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