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皮香
五列木科厚皮香属植物
日本厚皮香(Ternstroemia japonica (Thunb.) Thunb.)是五列木科、厚皮香属灌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嫩枝淡红褐色,小枝灰褐色。叶互生,革质,常聚生于枝端,呈假轮生状,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或阔椭圆形。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4-6对,干后在上面稍凹下。花两性或单性;两性花:小苞片2,稍厚,三角状卵形;萼片5,卵圆形或几圆形;花瓣5,白色,阔倒卵形;雄蕊40-45枚,花药长圆形,无毛,药隔先端突出;子房椭圆卵形,2室,胚珠每室2-3个,花柱1枚,柱头2浅裂,头状。果椭圆形,两端钝,小苞片宿存,宿存萼片卵圆形或几圆形;种子每室2个,少有3个,长圆肾形,成熟时肉质假种皮鲜红色。
植物学史
该种最早是由Thunberg于1783年在《Nova genera plantarum》第3卷61页上发表,并根据日本地方名,取名为杨桐Cleyera japonica Thunb.,其后,发现Thunberg的种,实际上包括2个类型:1个是杨桐,另1个种应属于厚皮香属Ternstroemia,因而Thunberg又于1794年用Ternstroemia japonica Thunb.发表于《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的期刊上。
1834年,Wight et Arnnot将Thunberg的种改名为Cleyera gymnanthera Wight et Arn.发表在《Prodromus Florae Peninsulae Indiae Orientalis》。
1871年,Beddome将它组合在厚皮香属内,取名为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Wight. et Arn.) 并发表在《Flora Sylvatica for Southern India》。
其后,Wilson (1916年发表在《Plantae Wilsonianae》)、Sprague(1923年发表在《Journal of Botany》) 、Handel-Mazzettii(1929年发表在《Symbolae Sinicae》)等学者,都认为Thunberg的种和Sprague的种,应属于同物异名,但他们所用的学名,不很一致,有的用Thunberg的名称,有的用Sprague的名称,而且各持己见;日本学者多半用Thunberg的名称,但也有人用Sprague的名称,也不尽一致;20世纪近50年来,除了日本学者外,一般都认为是一个种,并用Sprague的名称,把Thunberg的种列为Sprague的种的异名。
中国植物志》作者在整理中国厚皮香属植物过程中,查阅了中国杭州、南京、庐山等地植物园的大量标本,实地观察了活的植株和新鲜的花果,也参阅了数十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的标本,发现这些标本的果实都是椭圆形,绝无圆球形,而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厚皮香标本,其果实均为圆球形,甚至是扁圆形,这个性状相当稳定,并无过渡形态,结合参阅保存在英国皇家植物标本馆的几份印度标本(均是Wight于1847年定名的)以及Beddome在《Flora Sylvatica 》(pl. 91)的图,《中国植物志》作者认为Thunberg的种和Beddome的种,应该是两个不同类型,应给予分立,前者仅分布于日本、中国台湾省及大陆上沿海各地,如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植物园有种植,而后者则广泛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省区和中南半岛、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地。
形态特征
灌木乔木,高3-10米,胸径20-25厘米,全株无毛;树皮灰褐色或深褐色,平滑;嫩枝淡红褐色,小枝灰褐色。叶互生,革质,常聚生于枝端,呈假轮生状,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或阔椭圆形,长5-7厘米,宽2.2-3厘米,有时长仅约4厘米,宽约1.4厘米,顶端钝或短尖,尖头钝,稀可近钝圆而略微凹,基部楔形或窄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白色,有时灰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4-6对,干后在上面稍凹下,在下面略明显或两面均不明显;叶柄长5-10毫米。
花两性或单性,开放时直径1-1.5厘米,花梗长1-1.5厘米;两性花:小苞片2,稍厚,三角状卵形,长约1.5毫米,顶端尖或长尖;萼片5,卵圆形或几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3-3. 5毫米,顶端圆,边缘常具撕裂状齿突,无毛;花瓣5,白色,阔倒卵形,长4.5-5毫米,宽5-5.5毫米;雄蕊40-45枚,长约4.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2.5-3毫米,无毛,药隔先端突出;子房椭圆卵形,2室,胚珠每室2-3个,花柱1枚,柱头2浅裂,头状。果椭圆形,两端钝,长1.2-1.5厘米,直径约1厘米,果梗长1.5-1.8厘米,小苞片宿存,宿存萼片卵圆形或几圆形,长宽各3-4毫米,革质,边缘薄;种子每室2个,少有3个,长圆肾形,长约5毫米,直径约3毫米,成熟时肉质假种皮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云南、贵州、台湾等地,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及江西庐山等地植物园常见栽培;日本、柬埔寨、印度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300-900米的谷地、山坡常绿阔叶林中或林缘。中性树种,偏喜光,幼年期耐阴性强。耐寒,耐旱,喜疏松、肥沃的沙质黄壤、黄红壤。
繁殖方法
10月采种,在种子未开裂前,分批及时采种,因种子分批成熟,若过熟开裂,种子易落地或被鸟食,不易采集。经日晒开裂,取出种子,以草木灰擦去油质外种皮,洗净阴干,沙藏至翌年春季行条播。播后覆盖焦泥灰,以不露种子为宜,再盖稻草,以保湿和防雨水冲刷。幼苗期需搭阴棚,以防日灼。经遮阴试验表明,遮光率为80%时,幼苗长势最好。一年生苗高20-30厘米。
春季3-4月,行硬枝扦插,或在梅季行嫩枝扦插。扦插难度中等,需用生根粉处理,可配制成500ppm浓度,插穗在溶液中浸泡5秒钟,可大大提高生根率和成活率。经繁殖试验证明:梅季嫩枝扦插,插穗当年愈合,但不发根,翌年发根,成活率50%左右;春季硬枝扦插,当年发根,成活率高,可达80%左右。
主要价值
枝叶茂密,树冠浑圆有层次,叶厚富有光泽,花香果红,冬叶绯红似满树红花,分外艳丽。生长良好,管理简便,为优良的观叶、观花、观果的造型树种。可广泛应用于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列植、丛植、孤植均可,与常绿或落叶大乔木相配置,是很好的中层观赏树种。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
参考资料
日本厚皮香.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3 01:3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