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日文:国际协力机构,英文: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 JICA)成立于2003年10月1日(其前身是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该事业团成立于1974年8月1日),是直属日本外务省的政府机构。它以培养人才、无偿协助发展中国家开发经济及提高社会福利为目的实施国际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明天”为该机构的宗旨。
中日合作
中日政府间(JICA渠道)技术合作是日本政府对外援助的一部分,始于1979年.中方由科学技术部负责归口管理。2001年9月,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为适应政府机关转变职能的要求。正式将中日政府间(JICA)技术合作的日常事务管理职能下放到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并在交流中心内成立了JICA项目办公室。
20多年来,通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日JICA渠道技术合作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形成了一个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格局。中日技术合作已成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JICA渠道技术合作的主要形式有专项技术合作,开展调查和技术培训。合作与交流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农林技术开发和普及,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信息技术和卫生保健,中西部资源开发和管理人员培训等。截至到2002年,中日双方共组织实施了50个专项技术合作项目,138个开发调查合作项目和16个其他类型的合作项目。在人员交往方面,我国共派遣了12854名专业人员赴日进修,邀请了4660名日本专家来华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接收了432名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员来华工作和锻炼。
合作项目
在中国实施的合作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节能、防治传染病、支援改革开放、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增进相互理解等多方面,合作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技术合作项目
以培养人才、普及技术等为目的,与中方机关共同设立技术合作项目,在一定期限内,通过派遣日方专家、接收中方对口人员赴日进修、提供器材等三种合作形式进行的综合性技术合作。技术合作项目主要在社会开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及医疗保健等领域进行。按照双方事前达成共识的合作计划(原则上制作Project Design Matrix)综合连贯地进行实施运营。同时,规定期限内预期取得的成果与为实现该成果开展的活动、进行的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清楚、符合逻辑。
技术合作单项项目
针对个别申请,将“派遣专家”、“接收进修人员”、“提供器材”独立实施的合作方式称为技术合作单项项目。符合该方式的有:“派遣专家”中的政策建议型专家、技术合作协调专家;“接收进修人员”中的高级进修人员;“提供器材”中的与国际组织合作提供医疗特别器材等。
1. 接收进修人员
(1)集体进修
以进修人员的形式接收中国国家建设骨干如技术人员、行政官员等赴日或第三国,在官方的实验·研究机关、大学等地实施进修。以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开发课题为主题设定进修大纲,从各国招收有关人员参加进修,这种面向多个国家多人的进修方式称为集体进修。2005年度开设了约373个课程,进修时间按照课题安排从1周到几个月不等。这些进修人员回国后,将为促进其进修领域的技术转让发挥重要作用。
(2)长期进修
培养将来从事政策拟定方面的人才为重点,接收其赴日留学,使其在日本的大学等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这种方式称为长期进修。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可望掌握综合知识与技术,使之准确应用于中国。实施领域包括完善法律制度、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等政策制度领域,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保护自然环境和防治艾滋病等其他领域。
2. 派遣专家
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派遣日本个别专家到中国的官方机构、学校、实验所和研究机关,与中方技术人员共同从事调查、研究、技术指导和普及活动并开办研讨会等。
3. 提供器材
在与国际组织合作等特定条件下,为了支援日本派遣专家、志愿者及在日本完成进修后回国的中国技术人员的工作而提供各种器材。
开发调查
派遣调查团,协助对象国家制定对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公共开发计划以及综合治理大气、水、废弃物污染等环保计划,这种方式称为开发调查。其中公共开发主要包括环保、能源、城市规划等基础设施开发及生态资源保护、水资源开发等。近期,在帮助金融领域改革、振兴中小企业、完善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也实施了以完善政策制度为目的的开发调查。
青年进修
为开展堪称友好奠基石的青年交流,邀请合作对象国的青年访问日本,停留约三周时间,参加有关领域进修课程,与日本的一般民众特别是青年进行友好交流,并到日本各地参观访问的方式称为青年进修。每年邀请约200名中国青年,分别作为“中日青年友谊计划”、“中国基层工作者邀请计划”、“中国中小学青年教师邀请计划”的代表访问日本。
后续合作
在JICA项目合作期结束后,对象国家将独立进行项目的维持、管理及运营。但是如果发生提供的器材出现故障、运营经费不足等突发问题使项目运营受到影响时,在对象国家自主努力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实施追加合作,这种方式称为后续合作。
志愿者事业
(1) 派遣青年海外协力队
应对象国家的邀请,派遣拥有技术并富有热情的20至39岁的青年到该国工作,这种方式称为派遣青年海外协力队,原则上派遣期为2年。协力队员把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为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加深与所在国之间的友好感情与相互理解作为基本理念。在中国,将重视与当地居民交流的协力队活动亲切地称为“三同主义”,即“同生活”、“同工作”、“同思考”。
(2)派遣年长志愿者
应发展中国家的邀请,派遣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拥有技术和知识、并富有经验和热情的40至69岁的人才到该国工作,这种方式称为派遣年长志愿者,派遣期通常为1年或2年。中国自2002年开始引进了该合作方式。
(3) 派遣短期志愿者
短期派遣上述(1)(2)类志愿者的方式称为派遣短期志愿者,派遣期一般为1个月到1年以内。 为了制定接收长期志愿者的活动计划,首先派遣有志愿者活动经验的人作为短期志愿者;或者也可以为了对派遣中的志愿者提供技术支持而进行点对点的派遣。
基层友好技术合作
基层友好技术合作是指JICA联合日本的NGO、大学、地方自治体(日本的地方自治体相当于中国的地方政府)、公益团体等共同实施的,有益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合作。该合作的目的为:充分利用日本国内各界的知识、见解及日本各地在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经验、技术,以满足对象国家的多样化需求。
无偿资金合作的调查与促进实施业务
无偿资金合作是向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不具偿还义务的资金合作。JICA负责无偿资金合作中“一般无偿”等的事前调查工作及为保证无偿资金合作顺利进行的促进实施业务。
灾害紧急援助
发生洪水、地震、海啸等大规模灾害时,应受灾国或国际组织的请求,派遣救援及重建活动所需的人员(抢救队、医生、护士等)以及提供物资,实施综合性灾害紧急援助,该方式称为灾害紧急援助。
与JICA合作的中国窗口机关
JICA项目是日本政府接受中国政府的申请,并作出实施决定后开始进行的。合作对象及合作内容是通过与中国政府的协议后决定的。中国政府的窗口机关有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除了上述(四)(八)(九)之外)、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无偿资金援助)、中国外交部亚洲司、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际部 (青年进修)、民政部(国际紧急援助队)等。
访问中国
河海大学
2004年2月24日至26日,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四位专家对河海大学进行了访问。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环境研究部的大沼克弘先生做了有关《日本的水环境保护制度》的报告。日本国滋贺县琵琶湖环境部山中直先生做了关于《滋贺县琵琶湖环境保护措施》的报告,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饭岛智志先生和驹田达厷先生参观了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实验室,并就有关环境科研情况进行了交流。
甘肃省
2006年9月4日,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艾滋病预防对策项目日本专家组来到甘肃白银市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就艾滋病流行及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考察,他们将对我市艾滋病防控提供资助。本次项目示范点包括甘肃省的白银、兰州、天水、酒泉四市。
青海省
2007年3月27日,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海外部亚洲区负责人鱼屋将先生和JICA中国事务所平野女士在
青海省商务厅、科技厅、西宁市教育局等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前往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宁市新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考察。
考察组通过对学校在援助设备上的使用及运转情况的评估,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了项目援助的预期目标,并就部分
设备更新及零配件配套等后续援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讨。双方还就日本JICA青年海外协力队员及年长志愿者援助学校教育问题上交换了意见,并一起考察了协力队员在学校工作生活情况。
机构历史
1954年10月——日本加入科伦坡计划,并提出技术合作计划
1962年6月——海外技术合作署( otca )成立
1963年7月——日本移民服务( jemis )成立
1965年4月——日本海外合作志愿者( jocv )计划推出
1974年8月——建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 JICA )
1987年9月——国际紧急救援队成立
1994年5月——有100000名日本人组成训练有素的技术研修顶部
2000年6月——有20000 日本海外合作志愿者
2003年10月——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是relaunched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