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杜英
杜英科杜英属植物
日本杜英(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et Zucc.)是杜英科杜英属植物,常绿乔木。嫩枝秃净无毛;叶革质,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尖锐,尖头钝,基部圆形或钝,老叶上面深绿色,下面无毛,叶柄初时被毛,总状花序,生于当年枝的叶腋内,花柄被微毛;花两性:萼片长圆形,花瓣长圆形,两面有毛,与萼片等长,花丝极短,花药有微毛,花盘连合成环;子房有毛,核果椭圆形,4-5月开花。
形态特征
乔木;嫩枝秃净无毛;叶芽有发亮绢毛。叶革质,通常卵形,亦有为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尖锐,尖头钝,基部圆形或钝,初时上下两面密被银灰色绢毛,很快变秃净,老叶上面深绿色,发亮,干后仍有光泽,下面无毛,有多数细小黑腺点,侧脉5-6对,在下面突起,网脉在上下两面均明显;边缘有疏锯齿;叶柄长2-6厘米,初时被毛,不久完全秃净。
总状花序长3-6厘米,生于当年枝的叶腋内,花序轴有短柔毛;花柄长3-4毫米,被微毛;花两性或单性。两性花:萼片5片,长圆形,长4毫米,两面有毛;花瓣长圆形,两面有毛,与萼片等长,先端全缘或有数个浅齿;雄蕊15枚,花丝极短,花药长2毫米,有微毛,顶端无附属物;花盘10裂,连合成环;子房有毛,3室,花柱长3毫米,有毛。雄花:萼片5-6片,花瓣5-6片,均两面被毛;雄蕊9-14枚;退化子房存在或缺。核果椭圆形,长1-1.3厘米,宽8毫米,1室;种子1颗,长8毫米。花期4-5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00-1300米的常绿林中、山地林中或林边。。属中性喜光树种。常与木荷、红楠、马尾松、杉木、槠栲类等常绿针、阔叶树混生。成散生状态分布,未见有纯林。萌芽更新能力强。在一般山地黄红壤上能正常生长,但以生长在山坡中、下部和山谷、沟旁深厚、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上长势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东起台湾,西至四川及云南最西部,南至海南。
繁殖方法
采种
选择20年生以上健壮母树采种。因种子成熟时间参差不齐,同时外果皮可吃,易被鸟类取食,故当外果皮呈现蓝绿色时,就要抓紧时间分批采摘。果实采回后在室内摊放数天,待果皮软化后,混沙擦洗去外果皮。种子在室内阴干后,混沙贮藏。果实出籽率约40%左右,种子千粒重163克。场圃发芽率14%。
育苗
应选择排水、灌溉条件良好的沙质壤土或黄壤土育苗。春播,于2月中、下旬播种。播前深耕细耙,施足基施。条播,播种沟宽10厘米,条间距离15厘米。每亩播种量22.5-25千克。播后约两个月陆续发芽出土。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做好松土、除草、间苗、补苗等管理工作。7月底前施追肥2-3次。苗木生长以7-9月较快,苗高生长约占全年生长量的52%,根径生长占全年生长量47%,11月初停止生长。一年生苗高35厘米,根径粗0.52厘米,可以出圃上山造林。每亩产苗2.5万株。
栽培技术
在中国浙江西南部,造林地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下山坡中、下部及山谷两侧较深厚的黄壤土、山地黄泥沙土或土层深厚的丘陵山地。可选作与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的混交树种。整地挖穴,穴径60厘米,深40厘米,株行距2米×2米,春季栽植。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应做到随起苗随造林,适当修剪部分枝叶和过长根系,并在根部打泥浆。幼林除做好松土除草等管理外,还要及时适当修剪去部分侧枝和徒长枝,以集中养分,利于主干生长。成林郁闭后,适时进行抚育间伐。
主要价值
木材心边材区别不甚明显,边材宽,淡黄白色,心材狭,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色稍深。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轻而软,干缩性中等。切面光滑,木工性质良好,油漆后光亮性中等。可供家具、胶合板、包装箱盒、各种器具和建筑等用材。果实成熟时,味甜,可供食用。树干可培养香菇、木耳。
主要变种
澜沧杜英(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 var.lantsangensis (Hu) H. T. Chang):乔木,高10米;嫩枝有微毛。叶披针形或狭窄长圆形,长11-17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两面均无毛,下面常有黑腺点,侧脉约8对,边缘有钝齿;叶柄长3-6厘米,纤细,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长3-5厘米,被毛;花柄长5毫米;萼片长4-5毫米,被毛;花瓣长圆形,先端4-5个浅齿,外面有白色毛;雄蕊15枚,花药无芒刺;花盘5裂;子房3室,被毛。核果长1.5-1.7厘米。花期4-5月。分布于中国云南。
参考资料
日本杜英.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23:3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