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分布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国外见于日本,在19世纪以前曾广泛分布于苏联、中国、日本和朝鲜。为候鸟。现在野生个体仅见于我国陕西的洋县,为留鸟。被誉为东方鸟类的明珠,是世界上最为稀少的一个物种,目前野生仅有100只左右。朱鹮,我国古代称为朱鹭,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水田中觅食,喜欢栖息于温带山林、丘陵近水处。成对(繁殖期)或结小群,日行性,夜间栖于大树上。性孤僻、沉静,留鸟。以小鱼、泥鳅、蛙、蟹、虾、昆虫、甲壳类及小型脊椎动物为食。体中大型,中趾内侧不具栉状突。喙呈匙筒状,向下弯曲,鼻沟几乎到达喙端。繁殖期3-5月,亲鸟前半部羽色涂抹为灰黑色,营巢于高树上,每产-5卵,孵化期28-39天,晚成鸟,3岁性成熟,寿命可达17年。北京动物园1981年首次饲养朱鹮,1990年繁殖成功。中国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目前世界上有二种最为濒危的鸟类,一种就是中国的朱鹮,另一种是美国的加州鹰。羽色:朱鹮繁平时羽色为通体白色,头、羽冠、背和两翅及尾下缀有粉红色。繁殖期则分泌灰黑色素,并用喙涂抹,使上背和颈染为灰黑色,此间,其裸露部的桔红色亦更加明显。形特征
中等体型(55厘米)偏粉色鹮。脸朱红色,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颈后饰羽长,为白或灰色(繁殖期),腿绯红。亚成鸟灰色,部分成鸟仍为灰色。夏季灰色较浓,饰羽较长。飞行时飞羽下面红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而端红;脚-绯红。 叫声:粗哑的咕哝声。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与其他 类不同,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腿不算太长,胫的下部裸露,颜色也是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日本风头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朱鹮对生境的条件要求较高,只喜欢在具有高大树木可供栖息和筑巢,附近有水田、沼泽可供觅食,天敌又相对较少的幽静的环境中生活。晚上在大树上过夜,白天则到没有施用过化肥、农药的稻田、泥地或土地上,以及清洁的溪流等环境中去觅食。主要食物有鲫鱼、泥鳅、黄鳝等鱼类,蛙、蝌蚪、蝾螈等两栖类,蟹、虾等甲壳类,贝类、田螺、蜗牛等软体动物,蚯蚓等环节动物,蟋蟀、蝼蛄、蝗虫、甲虫、
水生昆虫及昆虫的幼虫等,有时还吃一些芹菜、稻米、小豆、谷类、草籽、嫩叶等植物性的食物。它们在浅水或泥地上觅食的时候,常常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去探索,一旦发现食物,立即啄而食之。休息时,把长嘴插入背上的羽毛中,任凭头上的羽冠在微风中飘动,非常潇洒动人。飞行时头向前伸,脚向后伸,鼓翼缓慢而有力。在地上行走时,步履轻盈、迟缓,显得闲雅而矜持。它们的鸣叫声很象乌鸦 ,除了起飞时偶尔鸣叫外,平时很少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