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帘子库胡同位于北京地安门内大街路东,黄化门大街迤北,南北走向,因明清时代内务府曾在此设存放帘子的库房而得名。
帘子库胡同为南北走向的胡同,北接慈慧胡同,南接黄化门街。我主要拍记了10号和16号的门墩。其中10号的门墩被水泥淹没了一半,可惜看不到须弥座了。门墩鼓子心的图案为“鹿”已模糊不清,是谐音“禄”还是“六合同春”的“六”不得而知。不过“鹿”也是瑞兽一种。
在16号的门墩是比较典型的圆鼓子,我有意介绍了圆鼓子门墩的各部位名称。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鼓顶面偏后有很突出的宝相花浮雕,以前没有见过。以下是转载的帘子库胡同的介绍:
“帘子库胡同位于地安门内大街路东,黄化门大街迤北,南北走向,因明清时代内务府曾在此设存放帘子的库房而得名。过去每到夏季皇宫内的宫殿都要挂上竹帘,为的是挡住苍蝇蚊子,同时也增添了皇族生活的神秘感,让臣子看皇上隐隐约约。到了慈禧太后时,由于光绪太小不能处理朝政,慈禧杀了肃顺等8个顾命大臣,别出心裁地来了个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达半个多世纪,影视剧多次拍摄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故事。
那么,竹帘是怎样编成的呢?据说工匠先精选南方送来节距长、生长期为两年的上等慈竹为原料,经过刨青去节,锯段破竹划片成篾,再经分丝匀丝等十几道工序抽成粗细均匀、色泽柔和、质地柔润的纤细竹丝作纬,用优质蚕丝搓线作经,然后再精工编织而成,故此称竹编帘。这种竹帘很精巧,每个竹帘用竹丝八百至一千根,然后再装上竹制或木制的天头地轴,让其极尽天然风味,故而这种竹帘大受皇宫的欢迎。当然西太后在冬天室内很可能还会用珠帘。竹帘可以反复使用,用到太破太旧平民百姓也是不能用皇家用品的,就把它放到六部口附近的西旧帘子胡同去。
解放以后,“帘子库”成了黄化门小学,每天书声琅琅。如今,由于生源问题,黄化门小学早已撤销了编制,昔日的“帘子库”成为一家饮食公司办公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