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福利经济学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庇古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和继承人,剑桥大学教授。他创立了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福利是指“社会福利”,它包括对财富的占有以及由知识、情感、欲望而产生的满足。狭义的福利是指“经济福利”。它是指能用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福利。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分为个人经济福利和社会经济福利。庇古从效用理论、边际分析出发,把福利经济学建立在效用基数论的基础上。他认为一个人的经济福利是由效用构成的。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某种单位给出具体数值来衡量。把个人获得的效用或福利(即感受到的满足)加总,就构成了全社会的福利,而经济福利也可以通过商品的价格来计量,因此,国民收入可以表示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庇古采用两个标准作为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志:一是国民收入的总量;二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凡是能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数,或者能增加穷人的绝对数而不影响国民收入的总量,都必定会增进经济福利。在国民收入总量方面,庇古主张最适度地配置生产资源,使一定量的生产资源的消耗,产生国民收入的最大值。他认为如果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两者在一切场合相等,则自由竞争可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值。
它的理论基础有二:①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认为每个人都追求最大福利,个人福利是个人满足的总和,而社会福利则是个人福利的总和;②基数
边际效用价值论,假定商品效用能够进行度量和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庇古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论点:①资源最优配置论,认为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纯产值和
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一个行业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值时,国家可以通过补助金政策扩大这个行业的生产;反之,国家可以通过
税收缩小这个行业的生产。②收入最优分配,其标准是所有社会成员的
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当这一目标得到实现时,社会经济福利即达到最大化。根据
边际效用递减规则,认为收入分配愈平均,则
货币的边际效用愈大,所以主张通过累进税政策实现收入分配的平均化。③
外部性理论。庇古发挥了马歇尔的
外部经济性理论,提出了
内部经济性的
内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和
外部不经济性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