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拼音:zh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是味道甘美,引申泛指美好,并假借为思想主张、意旨、意图,由赞美、恭维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
旨是会意字。从匕,从口。匕,是进餐用的勺子,像用勺子向嘴里送食物。“旨”字在殷商已多见,当时偶见在“口”形内加横画的,西周有无横画者并见,春秋之后,“口”内增短横而为“甘”形的渐多,因此《
说文》解为“从甘”。春秋战国时代往往在“匕”形下部加横画,秦系文字不加。秦简把“匕”写成立“人”(左向),小篆把“匕”写成卧“人”(右向)。西汉隶书(如银雀山简)上部作字形“B”,至东汉隶书渐变作“C”—“D”,据此,后世楷书写作“E”,但楷书正体本小篆作“旨”。本义是味道甘美。《诗·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引申泛指美好,也引申为思想主张、意旨、意图。由赞美、恭维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