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雨伞》是
窦唯、不一样乐队的音乐专辑,由窦唯担任制作人,共收录10首歌曲,于2010年4月10日通过窦唯音乐工作室独立制作并发行。
2010年4月10日,窦唯推出了他和“不一样乐队”的专辑《早春的雨伞》,由窦唯音乐工作室独立制作并发行,这也是他首次自主发行的个人专辑。专辑共收录了十首乐曲,其中《1'58''》《3'36''》等歌曲都和窦唯的前作一般抽象,既是歌名,也是该曲目的时长。这是他多年以来,想要去除音乐符号功能的一种表现。而在专辑发行前,窦唯打电话给一些素未谋面的媒体人,希望对方为自己的专辑作宣传。
该专辑是在2008年春天录制的,录音当天刚好在下雨,张荐前往录制的时候携带了一把大伞,“雨伞”便是当时的一个情景。而由于录制时间又在早春时期,所以就将专辑定名为《早春的雨伞》。整张专辑的音乐色调偏老旧,甚至于专辑名和类似旧版小说的唱片封套,也隐隐透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怀旧气息。
《早春的雨伞》是张荐、窦唯以及他们各自的父亲张荣舫、窦绍儒一同合作的作品。其中,窦绍儒是窦唯音乐上的启蒙导师,在窦唯5岁时便带领他走上了音乐的道路。而张荣舫则从事了多年的单簧管演奏工作。在该专辑中,由窦绍儒负责单簧管,窦唯负责吹笛。两代人、两对父子用音乐阐述着他们各自的情感,和对万物的感知,并展开了一场没有语言的音乐对话。
这是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辑,其美学观、创作方法、即兴原理都在中国艺术中打下了鲜明的烙印,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次新生。该专辑褪去了新鲜板眼的实验冲动,而置换进来的是满室的亲情,父子两代人在一起弄乐的默契与欢乐。这个杂牌队伍完成了高质量的即兴,其默契的配合和即兴创作,仿佛是前卫的先锋乐队一般。
与窦唯以往的作品相同,《早春的雨伞》同样不具备任何表意功能,甚至也没有任何有章法的结构可言。其创作过程,就像是中国式的泼墨山水画加上西式的行为艺术。它不能唱起来,也不能具体告诉听众某时、某人、某景、某事。整张专辑更多提供的,还是一个可供人无限联想的抽象平台。和主题契合有关的,只有整张专辑的音色,的确是朦朦胧胧、若有若无,仿佛春雨落在身上的感觉。听《早春的雨伞》就像是读
戴望舒的《
雨巷》,朦朦胧胧、浪漫至极,就像是感受抽象的氛围乐。而朦胧与抽象,既是窦唯音乐的意境,也是他音乐的实质意义。
窦唯在音乐中不着一词,甚至连曲名都变成仅表示序号而无任何实质意义的序数、时长及中文序列词。他的音乐即兴,更像是一种随心所欲。这就造成窦唯的音乐让听众找不到入口去评判好坏。他的音乐气质近似于氛围音乐,营造出的青山绿水、与世无争的境界,和可以净化心灵、闭眼就能够旅行的功能类似。这种不确定性,也导致了听窦唯音乐感受因人、因时间、因心情、因环境而异,舒服也成为给予他音乐更好的评价。湿润、明亮、生机勃勃,是初听这张专辑的第一印象。尽管依然是即兴的纯音乐作品,但跟“不一样乐队”前作里略微沉闷、晦涩、强实验性的音乐色调相比,《早春的雨伞》明显更为动听悦耳,而且还飘着一股浓郁的怀旧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