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口镇,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门源县城以东部,东与东川镇相连,南隔浩门河与阴田、麻莲两乡相望,西与西滩乡毗邻,北与甘肃省永昌、肃南两县接壤,民门公路横穿而过。区域面积223.18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20592人。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一区协和乡。
1953年,改为二区沙河乡。
1956年,为县辖沙河乡。
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
1962年,析置沙河人民公社。
1966年,并入胜利人民公社。
1982年,从西滩人民公社划出牙合等3个生产大队,从胜利公社划出旱台等6个生产大队成立旱台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旱台乡。
2002年1月21日,旱台、泉沟台两乡正式撤乡并镇,成立泉口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泉口镇辖黄田、旱台、大庄、牙合、东沙河、西沙河、大湾、花崖、腰巴槽、俄博沟、后沟、沈家湾、中滩、西河坝、窑洞庄、多麻滩、黄树湾、泉沟台18个村民委员会;38个自然村、69个生产合作社。
截至2019年10月,泉口镇下辖旱台村、东沙河村、大庄村、花崖村、黄田村、西沙河村、牙合村、腰巴村、大湾村、多麻滩村、俄堡沟村、后沟村、黄树湾村、泉沟台村、沈家湾村、西河坝村、窑洞庄村、中滩村18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泉口镇地处门源县城以东部,东与东川镇相连,南隔浩门河与阴田、麻莲两乡相望,西与西滩乡毗邻,北与甘肃省永昌、肃南两县接壤,民门公路横穿而过。区域面积223.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泉口镇呈东西长、南北窄的地形,海拔在2700米左右,西高东低。浅山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脑山村以牧业为主。
气候
泉口镇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寒冷干燥。夏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凉爽湿润。春季多雪多风,夏季凉爽多雨,秋季温和暂短,冬季寒冷漫长。全年日照时数平均气温2℃,年平均日照时数2264.8~2739.8小时,年总辐射量130.68~15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湿度0.5℃,年均降水量531毫米。
水文
泉口镇境内有红山、旱黄、西沙河三大灌渠。
人口
2011年末,泉口镇辖区总人口19353人。
2017年,泉口镇常住人口19752人。
2018年,泉口镇户籍人口20592人。
经济
2011年,泉口镇有耕地面积82008亩,人均4.2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7万亩。农业总产值1720万元。农作物以青稞、油菜、饲草、美国大荚豆、蔬菜、马铃薯为主,农作物种植面积82000亩,其中青稞32600亩(含大麦600亩),油菜32900亩,优质饲草7100亩,马铃薯6870亩,美国大荚豆830亩,其他各类蔬菜1700亩。畜牧业以饲养牲畜为主,牲畜年末存栏2.9万头(只),育肥贩运牛2530头,羊2.6万只(包括羔羊);畜牧业收入213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62元。
2018年,泉口镇有工业企业4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4个。
交通
2011年末,泉口镇有民门公路过境,镇内村村通公路,全镇硬化道路总长度120千米,18个行政村村内主干道已全部实施水泥硬化。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泉口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回族宴席曲,《白鹦哥》《妻儿回》《小康路上的尕回民》等曲目先后参加了全国、全省演出及海北州庆、门源县庆演出,连续参加了六届门源县油菜花节表演。回族宴席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播电视普及率达100%,覆盖全镇18个村,其中直播卫星“户户通”为98%。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泉口镇有走教点20个,幼儿1000人。原有的旱台中学于2011年10月份搬迁到县寄宿制初级中学(分旱台学区和泉沟台学区)。旱台学区共有学生97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泉沟台学区共有学生749人,入学率达到9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泉口镇有旱台卫生院和泉沟台卫生院各1个,村卫生室18个。参加新型合作医疗4069户,人数18133人。
社会保障
2011年,泉口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78户,人数1741人,发放低保金165万元,对80岁以上老人77人发放长寿金2.7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113人,缴纳参保金105.8万元,参保率85.7%,发放养老金88万元。
所获荣誉
2022年11月,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香菇)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