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
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的田地
旱田指的是土地表面不蓄水的的田地,或浇不上水的耕地。在我国,旱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青海西藏地区。干旱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旱田现象。表面干裂。
主要特点
旱田是人们在长期农业历史生产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表示田地很干旱,由于旱田主要优点是可以种植大量的耐干旱的作物,所以其适应性很强。由于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很明显,人们为了获得高产,除考虑旱田的种植属性外,还要配合作物的生长季节性和作物需要水分的关键期。而大多数作物生长一般在高温多雨期。这是庄稼生长的重要条件。在热带多降水地区,人们一般不需考虑水源问题,但在温带地区和亚寒带等作物可以生长的地区,则首先要考虑的是作物适应气候的问题。因此,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发展了不同的旱田利用方式。例如,中国的长城以北地区,不仅是典型的旱田区,而且庄稼的熟制基本上是一年一熟。人们对其的适应做法是春季播种,夏秋时节开始收获。其余时期为体田期。而到了长城以南,积温有所提高,熟制也发生变化,可以实现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利用方式
旱田的大块分布,决定人们的劳作方式。例如,在平原少水地区,人们可以逐步发展成规模型的农庄,可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例如美国的小麦、玉米种植带,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种植区。而在面积狭小地区,即使是多水地区,人们也无法实现规模经营,机械化耕作,例如,中国的南方山区农业,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在山坡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只能大量使用人力、畜力,特别是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未实现的时候,更是表现非常明显。
旱田改水田
搞好规划整地做池
1.1 规划好灌溉用水井
地下水灌区,首先要规划好灌溉用水井。每眼井的灌溉面积,应根据土壤质地、土层深浅和漏水情况而定。一般一眼六寸泵的机电井能灌溉水田3~5hm2。
1.2 平整土地做池
新开的水田,应根据土地的平整程度或高低差的大小,来规划水田池子的大小。第一年原则是随高就高,大小均可,但每个池子内的地表土高低差不应超过10cm。高低差太大不仅平地工程量大,而且高岗地把耕层土都移走了,剩下生土层很难长出好水稻。水田地的平整和池子的大小应逐年规划整理,3~5年才能达到整齐标准。平地时,如果没有水准仪等设备测量时,可购买直径1cm左右的透明塑料管,在里边灌进清水后,拉到地里做水平尺用,测量后钉木桩等做好标记即可。
注意除草剂药害及盐碱地改良
2.1 防止除草剂药害
要改水田的玉米地,凡是用过阿特拉津、嗪草酮、赛克津、烟嘧秀等除草剂的,两年内不宜改种水稻。因为,上述这些除草剂的残效期长,容易使水稻受药害。如果这些玉米地一定要改做水田的话,请注意使用沃土安、丰收佳等农药残留降解剂。沃土安是由不饱和有机酸,磷酸酶激活剂、微生物能量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复合而成的农药解毒剂。
2.2 盐碱地的改良
需要改造的旱田pH值达到或超过8.0时,就应增施脱硫石膏、硫酸铝,或禾康、快攻、金科瑞菌剂等盐碱改良剂进行改良。无论使用什么改良剂,最好都要和排水洗碱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3 增施有机肥
新改良的盐碱地,因施用改良剂后再泡田冲洗,虽然改良了盐碱性状,但同时也冲走了有用的东西。所以,改良后的盐碱地必须增施有机肥。同时,施用生物菌剂或菌肥,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水稻。
2.4 杂草的防除
旱田改成水田后,杂草的组成群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一般第一年与老稻田相比,杂草群落的相似系数为0.48,第二年提高到0.69,第三年、第四年上升至0.83~0.84左右,需4~5年后杂草群落才由旱生型向湿生型、水生型杂草转变,新老稻田的杂草群落才能基本达到一致。
新开的水田第一年,水耙地后一周内完成插秧,3~5d水稻返青后即追施返青肥和封闭杂草,只需封闭一次杂草即可。新开水田区使用的除草剂,一定按要求,掌握好用药量,不能超量用药。无论是封闭还是茎叶处理的,三年内不能重复使用任何一种除草剂,以避免杂草产生抗药性。同时注意,喷药时一定把地头、路边和池埂的杂草除净,以免杂草成熟落籽,加大来年本田的杂草基数。
培育水稻壮秧
3.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生育期适合自己的土地、灌溉水源和劳务及管理水平的中早熟或中熟的品种。能安全成熟的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出米率也高。否则,不仅产量低而且水稻也卖不上等级。井灌区5月末能插完3.5片叶壮秧水稻的,可选择积温2650℃、生育期130d的中早熟品种,同等条件下地表水灌区的,可选择积温2700℃、生育期135d左右的中熟品种。盐碱重的水田应适当选择早熟一些的品种。
3.2 苗床扣膜播种
水稻苗床地一定选择在背风向阳及干爽高燥处,苗床应在3月中旬扣完薄膜,以使苗床地尽早地化冻。4月初浸种催芽,10日前播完种,15日左右出苗,机插秧的苗龄35d前必须插完秧。否则,秧苗徒长,无法培育壮秧。如果因为第一年改水田,工作量大,要拖到4月20日后播种育苗时,就不必扣大棚育苗了,直接用无纺布平铺育苗,照样可育出壮秧。
3.3 苗床温湿度管理
苗期注重搞好通风降温和床土调酸工作。播种至出苗期,棚内温度达到37℃~38℃时必须通风降温,不然会烤伤秧苗。水稻出苗至1.5叶期,棚内温度可控制在25℃~28℃,此时床土水分不易过多,晚间扣棚保温。秧苗1.5~2.5叶期,棚内温度应根据本田整地进度情况,控制在20℃~22℃,秧苗3.5叶时就应插完秧。
3.4 搞好本田病害的防治
新开水田一般病害均较轻,但也应按时用药搞好预防。白城地区的水稻主要易发生纹枯病、稻瘟病、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叶鞘腐败病等,这些病害,在发病条件适宜时,均能侵染穗部形成白穗,造成减产。
施药不当
(1)高频率地重复使用同类除草剂,导致水田杂草产生了抗药性。据我们在洮北区东风乡农场,张喜福承包的水田调查,插秧前后两次大剂量的用药,封闭杂草之后,又两次喷施茎叶处理大龄杂草的药剂,秋收前,地里仍有零星的大草存在。据省农科院和有关部门的共同研究,在连续使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的水田中,对慈姑等杂草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突变排序进行分析,结果有8个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就是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抗药性杂草品种。细胞分裂抑制类的丁草胺、乙草胺及二氯喹啉酸等,也均产生了抗药性。所以,科学地使用除草剂,减少农药的用量,防止杂草产生抗药性,是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2)防止杂草产生抗药性。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除草剂,也就是使用的主要除草剂品种3~5年后必须改用其他作用机理的除草剂;混合使用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可以延缓或阻止抗药性杂草的出现;由于担心除草剂效果不好,人为的加大了除草剂的用量或使用次数,结果更增加了除草的难度,并使抗药性杂草增加。
科学使用除草剂
(1)根据土壤的酸碱性,沙质漏水等情况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选择用药。如苄嘧磺隆、西草净等在新开的pH≥8.0的盐碱地不易使用。扑草净等在砂质土壤不易使用。
(2)气温高低决定杂草的萌动、发芽的早晚,所以要根据气温情况、翻旋整地的深浅和杂草的种类选择除草剂品种及使用时间和方法。如扑草净、西草净在气温达到或超过30℃时不能用,有露水时不能用。乙氧氟草醚(果尔),在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15℃时不能用。
(3)根据杂草的特性用药。由于翻地、旋地的深浅不同,使种子或根茎入土的深度也不一,从而缩短或延长了杂草的萌发时间,也就必然影响到除草效果。所以,封闭杂草时,对禾本科杂草应比阔叶杂草早几天用药。西草净等根吸型除草剂,可以晚一点用药。果尔和丙草胺是杂草中下胚轴吸收除草剂,只有杂草发芽前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2 17:12
目录
概述
主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