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震理论是指大震之前必大旱。其学术创立者为旱震理论专家
耿庆国。他认为,6级以上
大地震的
震中区,震前1至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大,则震级大。在旱后第3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1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1972年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
地震中期预报方法”,在中国地震界处于非主流派。争议很多。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
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19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旱震关系》(
科学出版社)。
1984年7月,《中国科学》(B辑)第7期发表了耿庆国的代表性论文《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1985年,海洋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中国旱震关系研究》,傅承义院士为《中国旱震关系研究》写了“代序”。
耿庆国,1941年1月生,
北京市人,
满族。1965年8月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地震专业毕业,分配到地质部物探研究所。1968年1月任地质部物探所
地震预报室技术负责人和
北京管庄地震前兆预测台站首任台长。1970—1979年在
北京市地震队工作。1980—1989年在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从事地震预报应用研究。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协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联合国行政管理与减灾全球计划项目科学顾问。
作者 叶民权在《干旱与强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实例》中写道:通过新疆柯坪—乌恰地区历年降水量与M_s≥6.0强震关系的研究发现,该地区M_s≥6.0地震大部分(85.7%)是在震前1—2年的干旱背景下发生的;震级随旱区面积大小而增减.运用鉴定震兆信息量R值方法,对该地区降水因子预报地震的预报效能进行评定,效果良好. 研究表明,震前1—3年大面积的干旱与强烈地震的发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旱震关系,是强震中期综合预报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