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多为宋代从北方南迁而来。清代记载,常平镇横江厦村和厚街镇桥头村已有舞旱龙。当地是山区,不忘祖宗五月龙舟节,但没有江河竞渡,只好“扒旱龙”,一直延续至今。横江厦村这个小村,每年五月初七、初八举行的“旱龙节”习俗,宋代末年已存在,元代年间已成风俗,延续至今。现村里仅存的一头木制旱龙据说乃清代年间流传至今,已历百多年,是村民眼中的一具神物。当天,由两人抬着旱龙,全村男女敲锣打鼓,绕全村一周,第二天反绕着走,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木制的龙头款式延续至今。
旱龙是由五六尺的粗木制作而成,有角有鳞宛似龙形,一般由三人负责抬舞旱龙,两人扛龙头,一人扛龙尾,扛龙的人都戴着古朴的尖头圆形龙舟帽。出行之际,全村人聚集在村里李氏宗祠,燃香插龙头,绕村游行拉开帷幕。
人群中,举步原已维艰的老人家,拜起龙神来却是动作轻盈利落,祈福祈平安祈丰收,丰收就意味着来年的幸福,祈盼已成为一股坚实的精神支柱,牢牢地扶直了颤巍巍的身躯。无数
懵懵懂懂的孩童,也守在围观的人群前列。
按照习俗,每次游行从中午开始直至晚上八九时方收场,村里还会搭台连演三晚大戏,给村民们一饱眼福。村民们欢歌载舞,既是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年,也是对未来幸福的预先庆贺、欢舞。
年年月月,随着打工外出、搬迁外移,尽管村里村民已经日益稀少,尽管社会经济的发展,风调雨顺的丰收期盼已经不再沉重和迫切,但每年的此时此刻,外出打工者、乔居外地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横江厦村,回到追随着旱龙欢舞的队伍中,回到祖辈的古老精神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