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医学
研究时间与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关系的学科
时间医学(chronomedicne)是研究时间与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 近十多年,时间医学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论文发表。
发展历程
时间医学的概念是现代医学根据时间的规律提出来的,但是早在2500年以前的《黄帝内经》和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了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以及年节律的论述。《子午流注针经》为中国最早的较完整的时间针灸学专著。
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在其著作中描述了动物活动的周期性。Hippocrates年在其著作中也有关于医疗和季节关系的描述。跨时区旅行的Jet-Lag问题、“三班倒”问题等引起对生物节律研究的兴趣。有些科学家就从某些生物活动是按时间的变化而进行的事实,得出了“生物体的活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的节律”这个推论。
在中医学中,医家非常善于把握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现代人把这种治疗手段称为时间医学。时间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在医疗上的具体应用,医圣张仲景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就对这方面的情况有所记述。
理论基础
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这是研究生物与时间有关的生理机制的科学。在自然界中,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人类的生命活动均呈现时间节律性,具有周期和振幅等特征。
其实时间医学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个新名词,但不应该成为新内容,因为中国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中早已有时间医学的理论。古人所谓“天人相应”等理论其实就是现代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
时间医学与现代医学也有许多吻合点,如有学者研究发现某些与疼痛有关的基因,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基因,在某一时辰总是有较多的表达,他们发现了这一规律并把它运用于临床。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发现哺乳动物身上具有同样结构的生物钟基因有9种,一般性的干扰不至于引起人体生物钟的改变。
时间医学一方面研究时间与人体生理变化的关系,另一方面研究时间与人体病理变化的关系。时间生理如人在一年四季中的情绪和体力变化,昼夜之间激素水平的变化,人体的免疫功能随季节、昼夜所发生的变化,妇女月经周期随月亮亏圆的变化等。我们会发现,有些疾病总是集中在一年中的某季或某月,集中在一月中的某旬或某日,集中在一日中的昼、夜或某时发生;有些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总是在某个时间段效果好一些;有些疾病的患者总是在某个季节或某个时辰死亡率高。这就是时间病理学的研究范畴,时间病理学的基础是时间生理学。
广泛应用
时间医学的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对于去除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每年三月出生的婴儿神经管缺损发生率明显高,消化性溃疡容易在秋冬季发病已成为常识。关于时间医学研究最活跃的是昼夜节律的生理与病理变化,比如清晨6-8时,是冠心病、癌症、肺心病等严重疾病患者死亡的高峰期,是心脏病发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夜间则是脑血栓发病的高峰期。某些药物在一日之内的不同时间服用效果明显不同,如糖皮质激素一般要求晨9时服用。
了解时间医学的目的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在生理节律处于低峰期时避免致病因素的侵扰,同时主动地维系不宜破坏的自然节律,维护自身健康。有一些因素可以加速生物钟的老化,不利于健康,如各种器官及功能减退;睡眠紊乱等引起的生物节律紊乱;生活习惯改变等引起同步因子作用的减弱等。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只有顺应它的变化并及时调节自己,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才可以使自己生活节律中的同步因子不断维持动态平衡,健康永驻,延年益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30 16:47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