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自治州
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自治州,首府昌吉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中温带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总面积7350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2月,昌吉回族自治州辖4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昌吉回族自治州总人口1613585人(不包括五家渠市)。
历史沿革
名称来源
“昌吉”本为“仰吉”之转音,原系突厥语,涵义是“新”的意思。早在《突厥语大词典》和《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里都记载有“仰吉八里”(意为新城)这一名称。 “昌吉”之名大致是由张堡、仰吉八里、昌都刺或昌八里等名逐渐演变而来。《阅微草堂笔记》或《西域水道记》里却说昌吉一名系准噶尔语(蒙古语),是“场圃”的音译,它原是一条河的名称。
建制沿革
西汉时 ,本境属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国,后车师国分前部和后部,本境即属车师后部。西汉太初三年(前102年),汉在西域设“使者校尉”时,汉军队便统治了这一地区。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在北庭(今吉木萨尔县)设戊己校尉,前后行政400余年。
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中叶,境内先后为高车、柔然、突厥、西突厥铁勒部等部族游牧驻地。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庭州,辖金满、轮台、蒲类、西海四县,相当于今昌吉州的大部分地区。武后长安二年(702年)设北庭大都护府,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谱写出古西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宋时,本境先后属吐蕃、回鹘汗国。
元宪宗初年(1229年),在本境设“尚书省”,后元国势颓败,西域各自为政,本境属察合台汗国。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康熙灭噶尔丹部,本境随归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本境属伊犁将军管辖,后乾隆在迪化设镇迪道,辖本境大部,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昌吉州大部归迪化府。
1954年7月8日,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区。
1955年3月11日改名为昌吉回族自治州,1958年将玛纳斯、呼图壁、奇台、吉木萨尔、阜康、木垒等县划入全州管辖。
1959年,将乌鲁木齐县划归乌鲁木齐。
1983年后,昌吉市、阜康县、米泉县相继建市。
2007年,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撤销米泉市;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以原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行政区域为米东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2月,昌吉回族自治州辖4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州人民政府驻地昌吉市延安北路54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位于北纬43°20′~45°00′,东经85°17~′91°32′。东临哈密地区,西接石河子市,南与吐鲁番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邻,北与塔城、阿勒泰地区接壤,东北与蒙古国交界。从东、西、北三面环抱乌鲁木齐市。东西长541千米,南北宽285千米,总面积7.39万平方千米。州府昌吉市东距乌鲁木齐市中心38千米。
地形地貌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是天山山地,中部为广袤的冲积平原,北部为浩瀚的沙漠盆地,此区域为横亘南部的天山的北坡,习惯称之为“天山北坡”。东部为北塔山(东西向的天山与南北向的阿尔泰山的山结),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可分为4个地貌单元:天山山地、倾斜平原、沙漠盆地、北塔山山地。新疆的天山山脉东西向横贯新疆中部,分新疆为南疆、北疆。其自身又由南北排列的南天山、中天山、北天山三大山系组成。中部平原为介于南部天山山地和北部沙漠盆地之间,由地表径流冲积、洪积形成的地势平坦、水土条件优越的地带,俗称“绿洲”。昌吉回族自治州中部平原以北为准噶尔盆地及其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塔山是准噶尔盆地东部阿尔泰山向南延伸的支脉,位于昌吉州东北缘,是昌吉州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界山。
气候
昌吉回族自治州属中温带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由南向北气候差异较大,南部夏季降水较多;北部沙漠性气候特征显著。昌吉州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热量条件也较为充足,年≥10℃积温为3450℃,年平均气温6.8℃,1月份平均气温为-15.6℃,7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为190毫米,夏季降水量明显多于冬季;年无霜期为160-190天。
水文
昌吉回族自治州自然状态下的地表水主要有冰川、积雪、河流、泉水、湖泊,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后,形成水库、渠系塘坝等地表水系。总的特征是:面积小,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均为内陆水系,一律由山地流向盆地,流程短,多数自然流失。冰川、积雪分布在南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区,为现代永久积雪区。昌吉州各县市除木垒县外,都有冰川、积雪常年分布。昌吉州地处内陆干旱盆地区,河流均发源于高山,流失于盆地,为内陆河。河流流程短,水量小,除玛纳斯河在下游汇成玛纳斯湖外,其余都是无尾河。昌吉州境内面积较大的天然湖泊有阜康市南部山区的天池和米泉县北部沙漠边缘的东道海子。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有野生植物1000余种,分属3个植物门、70余科、400余属植物。其中,属昌吉州特产的野生植物有40余种富含油脂、开发潜力较大的野生植物90余种,已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70余种。昌吉州特产的野生植物指在昌吉地区分布较广、产量较高、利用率较大,或昌吉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种类,共40余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雪岭云杉、天山雪莲等,特有种类有阜康阿魏、准噶尔锦鸡儿、羊肚菌等。昌吉州境内野生植物中富含各种油脂的植物有90多种,分属10科40余属,其中十字花科植物达79种。昌吉回族自治州现今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共73种,占现有野生植物种数的7%。
动物资源
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有野生动物兽类67种、鸟类282种、两栖爬行类11种。在高山区多分布大型或耐寒的野生动物,主要有雪豹、棕熊、北山羊、盘羊、岩羊、暗腹雪鸡、胡兀鹫、秃鹫、长尾黄鼠等。在中山森林及山地草原分布中型喜凉的野生动物,主要有马鹿、野猪、狍子、狼、赤狐、灰旱獭、天山黄鼠、啄木鸟、山雀、星鸦、山鸦、莺、大鸳、草原雕、苍鹰、玉带海雕、各种隼、猞猁、石貂、草兔等。平原绿洲区主要野生动物有各种鼠类、蝙蝠、灰背隼、草原雕、鼬、狐、杜鹃、戴胜。湿地上的候鸟主要有各种潜鸭、鸥、鹭、雁、鹤、鹳等。大型的野生动物有蒙古野驴、鹅喉羚、狼,小型的野生动物有各种鼠、沙蜥、兔狲、虎鼬、艾鼬、沙狐、雕、隼、波斑鸨、沙鸡、沙百灵等。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9种,占新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数的45%。在重点保护动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兽类4种,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6种(兽类7种,鸟类39种)。昌吉州的昆虫主要有瓢虫科属11种、草蛉科属3种、寄生蝇科属5种、食蚜蝇科属8种、莞青科属5种、牙蜂科属5种,计32种。其他类别有蝙蝠、青蛙、蛇、蜈蚣等十余种。
矿产资源
昌吉回族自治州已发现矿种4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1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21种。境内有4个大的矿藏带,即天山多金属矿藏带,天山山前拗陷煤、建材、砂金矿藏带,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石油、硭硝矿藏带,北塔山铜、煤矿藏带。天山多金属矿藏带位于天山中、低山区,东西带状分布,其含矿地层为泥盆系一石炭系的酸性—基性火山岩层,厚度1万米以上。矿藏以铜矿为主,其次是铁、铬、铅、锌、金等矿。山前拗陷煤、建材、砂金矿藏带分布于天山山前丘陵带。矿藏地层为中、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层,下伏侏罗纪煤层。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石油、硭硝矿藏带分布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沙漠中,矿层为海陆交互相的陆源碎屑沉积层。北塔山铜、煤矿藏带分布于阿勒泰南坡额尔齐斯一卡拉麦里向斜褶皱带内,包括卡拉麦里山和北塔山地区。煤矿广泛分布于天山山前带和北塔山山前带,矿床类型为湖盆沉积型,煤的种类有烟煤、无烟煤、褐煤。煤矿产地40多处。昌吉州境内的石油、天然气矿藏按地质构造和含油性质可划分准噶尔盆地南部天山山前拗陷油藏区、准噶尔盆地东部油藏区、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藏区。金矿分布在天山山地、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北塔山,已发现矿点40余处。铁矿分布于天山低山、山前拗陷带,已探明7处矿点储量。铜矿分布于天山和北塔山,出露矿点多处。已探明矿点5处,分别为木垒县博斯塘,奇台县西地、马场沟、北塔山乌伦布拉克,呼图壁县阿斯克。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昌吉回族自治州常住人口1613585人。
截至2023年末,昌吉回族自治州总人口1613585人(不包括五家渠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州境内主要有回、汉、哈萨克、维吾尔、蒙古、塔塔尔、乌孜别克、满、东乡等37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4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9.2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68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402.11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3.44亿元,同比增长3.4%。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4.1%、70.6%和15.3%。
2024年,昌吉回族自治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27亿元,同比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4.11亿元,同比增长10.0%,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4%。
2024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8%。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1.9%,拉动全州投资增长27.8个百分点;52个风光电新能源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3.9%。
第一产业
2024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27亿元,同比增长6.8%,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小麦平均单产370.15公斤/亩,增长0.5%;玉米单产642.3公斤/亩,增长11.9%;棉花产量32.18万吨,同比增长19.5%。
第二产业
2024年,昌吉回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其中:12月当月同比增长0.6%,较11月提高4.0个百分点。全州工业用电量974.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十大产业集群”(工业部分)增加值占规上工业96.8%,同比增长11.3%。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4年1-11月,昌吉回族自治州94家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错月指标)91.67亿元,同比增长5.5%,较1-10月提高1.9个百分点,已连续七个月保持增长态势。
国内贸易
2024年,昌吉回族自治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86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12亿元,同比增长0.1%,实现由负转正,12月当月同比增长18.1%。
对外经济
2024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03亿元,同比增长20.7%。
金融
2024年12月末,昌吉回族自治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81.81亿元,同比增长7.6%;贷款余额2440.70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住户贷款577.85亿元,同比增长6.3%。
旅游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待国内游客4506.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1%;旅游收入29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0%。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2年,昌吉回族自治州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71%,其中,基础研究经费362.4万元。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立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76项,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资金1.5亿元。自治州本级科技计划项目94项,安排财政科技项目资金1.3亿元。年末拥有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双创”服务载体18家,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新创业载体实现全州7县市全覆盖。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获得专利授权2157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463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昌吉回族自治州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全年招生1.92万人,在校生6.38万人,毕业生1.9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全年招生0.29万人,在校生0.76万人,毕业生0.28万人。普通高中14所,全年招生0.86万人,在校生2.57万人,毕业生0.83万人。初中30所,全年招生1.49万人,在校生4.45万人,毕业生1.46万人。普通小学107所,全年招生1.60万人,在校生9.42万人,毕业生1.45万人。幼儿园227所,全年招生1.09万人,在校生3.93万人,毕业生1.63万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数5个,博物馆17家。共有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美术馆2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9%。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级54处、县市级110处。全州馆藏品3.17万件(套),县市一级文物24件(套)、二级文物69件(套)、三级文物235件(套)。世界文化遗产1处。
医疗卫生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28个,其中,乡镇卫生院6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2个,门诊部15个,村卫生室37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5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监督所8个。年末全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民营)卫生技术人员1366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296人,注册护士576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225张,其中,医院编制床位7279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床位1682张。
体育事业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有州县公共体育馆8个,县级体育场7处、11人制足球场75个、7人制足球场39个、5人制足球场22个、沙滩足球场1个、室内滑冰馆1处、滑雪场8个、社区健身中心13个、全民健身中心8个、健身步道23条、攀岩场地1处、健身房145处。截至年底,全州体育场地面积419.5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0平方米,共690名青少年运动员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昌吉回族自治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2.76万人(含离退休人员),比上年下降3.7%。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51万人,增长4.0%;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9.03万人,增长2.4%;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2.22万人,下降13.5%。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医疗保险(含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参保人数113.82万人,比上年下降1.4%,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6.51万人,下降1.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31万人,下降0.7%。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53万人,比上年增长1.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82万人,比上年增长5.8%。
截至2023年末,昌吉回族自治州共有2488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874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692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0.48万人次。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享受城市低保待遇25032人,发放低保金1605万元 ,享受农村低保待遇92386人,发放低保金4762万元,全州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692人,其中,集中供养737人,分散供养955人。
截至2023年末,昌吉回族自治州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0个,其中,养老机构23个,社会服务和养老床位6074张。
交通运输
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昌吉市距乌鲁木齐市中心35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公里。北疆铁路、312国道、216国道、115省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
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客运量1249万人,比上年增长72.5%,客运周转量67617万人公里,增长82.0%;货运量12282万吨,增长18.7%,货物周转量2069296万吨公里,增长21.7%。截至年底,全州机动车保有量43.47万辆,其中,个人机动车保有量34.48万辆。
风景名胜
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新疆天山”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北庭故城”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新疆唯一同时拥有“双世界遗产”的地州。州域内有奇台汉代疏勒城、吉木萨尔北庭故城、车师古道、呼图壁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等400多处历史遗迹,奇台硅化木·恐龙沟国家地质公园、魔鬼城等地质遗迹,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天山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江布拉克等自然景观。
截至2017年底,昌吉回族自治州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38家,其中5A级1家,4A级6家,3A级14家,2A级14家,1A级3家。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天山天池风景区位于乌鲁木齐东南天山山脉,昌吉州阜康市境内,规划面积548平方公里。风景区内囊括了高山冰川、冻土草原、森林峡谷、青山秀水、荒漠丘陵和沙漠自然景观,形成了八大景区,即天山天池景区、博格达景区。1982年,天山天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7年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2008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景区。
呼图壁县世纪园
呼图壁县世纪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呼图壁县城,景区呈带状分布,全长1.3公里,总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3.2万平方米,水面积1.5万平方米。因取世纪园万象更新之意,故名为“世纪园”。
奇台江布拉克景区
江布拉克景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奇台县东南58公里处的低山带。“江布拉克”,哈萨克语意为“圣泉”、“圣水之源”、“边泉”之意。江布拉克主景区由7个水潭组成一片湖泊群,其中三个在低处,其余镶嵌在绿草成茵的山坡上,远远望去就象北斗七星。
北庭故城遗址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正北12千米处。遗址主要包括北庭故城城址、城址西部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两部分。北庭故城形制、布局和构筑特点除具有唐代中原和回鹘时期的风格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外两重城。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北庭故城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8年1月13日,北庭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市荣誉
2019年11月,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称号。
2019年11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
2022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
2022年4月,国务院发布批复同意建设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历史沿革.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1 09: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