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既有时代的烙痕,也有史家的激情与理想,只在站在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与创作辉煌的史学。因此,我想,一部好的史学著作,应当建立于开阔的视野之上,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繁多的细节,刻意赋予它们一种固化的思维理论,用假想的结论去寻找众多的论据。在教条与形而上学的研究模式下,常常是没有研究就已经出现结果,或陷入狭隘的文学辩论,从而失去思想的源泉,远离了人类精神的历程。史学著作不应仅仅成为只有学者才能读懂的工具书,而应更多地启迪人们的智慧,呼唤人类的精神。
杨艳秋,2000年获
南开大学博士学位,目前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史学史及明清史研究。先后在《
中国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动态》、《
史学史研究》、《史这月刊》、《
文史》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熙朝名臣实录>与<续藏书>》、《明中后期的史学思潮》、《刘知几<史通>与明代史学》、《明代建文史籍的编纂》、《明代边防供粮制度沿载试探》等有影响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