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摩崖石刻
明代时期文物
在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考证,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摩崖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阿什哈达为满语,意为“一山忽然分为二”为断崖峭壁
之意。明朝建国之初,
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首先于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
辽东都指挥使司,并广设卫所,明永乐九年(1411)为有效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监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设立船厂领军造船。500多年前的吉林市是东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把吉林当作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之间联系的纽带,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在当时,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经济开发。
遗址现存的两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三次率领数千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具体时间。
石刻介绍
第一处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石刻上字迹清晰 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指挥使刘。
第二处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由于久经风雨剥蚀,花岗岩面风化较重,字迹多模糊不清,经认真仔细辨认,碑文为:
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
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
洪熙元年领军至此
宣德七年领军至此
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这个碑文明确记载了刘清三次率军来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总兵以及修建龙王庙,重建龙王庙的具体时间。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古迹,1984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在此地修建两亭,分别冠名“摩崖阁”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览馆。
为加强对摩崖石刻的保护,1983年在第一碑处修建一阁,第二碑处修建一亭。今摩崖遗迹前方设有陈列室。两块摩崖碑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临景点
吉林北大湖滑雪场
北山
吉林雾凇 松花湖
吉林陨石
龙潭山公园
吉林文庙
官马溶洞
圣母山
吉林教堂
拉法山国家公园
世纪广场
松花江
龙潭山鹿场
明代摩崖石刻
松江中路
保安睡佛
朱雀山森林公园
玉皇阁
朱雀山滑雪场
松花湖滑雪场
兴光朝鲜族民族村
西团山遗址
官马吊水壶自然保护区
金日成读书纪念室
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
玄天岭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0 10:46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