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宋、元时期,苏州地区的家具制作技艺由于实物很少难以考证,只能从宋代画家的笔下窥其一斑,只是绘画和实物相去甚远,难以全面地研究它的制作工艺;但是其规律是——制作家具的工具决定家具造型。文献中记载:南宋时发明了“冶银吹灰法”和“铜合金铁”冶炼法;开始使用焦煤炼铁,是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由此可见,到这时才生产出了锋利的家具制作工具,可以用相对硬一点的木材做家具。将《韩熙载夜宴图》、《蕉荫击球图》、《女孝经图》三幅绘画中的家具做了分析:从其造型看,已没有了隋唐时期漆木家具的风格,家具造型简洁,用料纤细,其所画的家具材质硬度已达花梨木材质的硬度。假如此三幅画反映的是当时代的家具,那么,可以肯定其家具制作的木工工具已有了显著的提高。
1368年明朝建立,明代的家具制作在传承宋代家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明代初期,出现了三种制作形式并存的局面,第一类形式的漆木家具随着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逐步完善、造型风格被人们喜爱而慢慢地退出主导地位。第二类硬质木材的家具制作,开始了它辉煌的发展历程。在传承宋、元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它规范的、系统的制作技艺。在嘉靖、万历朝达到了古家具制作的巅峰,形成了具有当时典型风格特征的家具,被后人誉为“明式家具”。总的说来,在明代初期和中期苏州江南地区的家具形式是漆木家具和硬质木材家具并存的时代,到了明代中、晚期才以硬木家具为主。
1644年明亡,清政府定都北京,在家具上延续明代文化,这一点在“苏式家具”造型中可以看到,它传承了明代家具制作技艺的大部分特征。到了清代中期,又受到广式和京式家具风格的影响,在改良中不断出现新面貌,并在传承明代家具款式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使“苏作家具”形成了许多新的形制和式样,但它没有象广式和京式家具那样,成为一代清式的典范。而是在江南苏州地区自成一格。“苏式家具”形成于清代中期到民国初期,它是“苏作家具”特定时间段形成的又一典型风格家具,是“苏作家具”由内而外的典型代表,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外部造型特征,它在造型上、制作工艺上、完整地传承了“明式家具”的风格。
鸦片战争后,“海派苏作家具”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榫卯结构和传统制作技艺,以明清苏作家具的制作技艺为本,以海派家具造型为表,在制作技艺上,还是一脉相承了自明清以来的制作技艺,“以传统的苏作家具技艺为基础”,但在造型理念上“以海派思维为特征,迎合当时的潮流”,形成了有别于明清家具的造型,“苏作家具”制作技艺在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典型的特征——镶拼家具(外面用红酸枝,上海、苏州称老红木,内部用香樟木、杉木),其制作工艺外观上镶拼得天衣无缝,不仔细看不出,其技巧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海派苏作家具” 的最大特点之一。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苏州红木雕刻厂有限公司获得“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保护单位资格。
工艺特征
结构
木构的榫卯结构在明式家具的运用中有很大发展。明式家具的榫卯多达200多种,比其他木构榫卯更趋多样、精密、巧妙。
功能
明式家具注重符合人体的尺度,如座椅的设计,让人们在使用时不忘礼仪,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彬彬有礼的习惯,体现儒家风范。
特色
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经过千锤百炼,形成了“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工艺精良、漆泽光亮”的特点和“造型简练、作工精巧、风格典雅”的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花纹
苏作明式家具的雕刻纹样,龙风纹常施于宝座,蝙蝠纹、竹节纹常施于桌椅橱柜,灵芝纹常施于衣架、面盆架的搭脑两端。回字纹、忍冬纹常施于家具的边缘部位,莲花纹、八宝花纹应用广泛,云纹则常与龙纹、蝙蝠纹、八仙、八宝等组合,形成各种占祥图案。
工艺流程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共有以下七种流程:
一、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第一步,设计师遵循明式家具造型和结构的科学法则,根据市场或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不仅是设计造型,而且要设计构造方法等,并对家具的造型、定位、选料、用料、结构、尺寸制定合理的规程。要提供设计制作造型图,标注用料尺寸,各部位基准尺寸,各部件棒结构示意图,整件家具配料明细单,以及家具部件实样图、线型实样图、图案实样图、漆色标准等等。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对家具造型的定位,也为工匠的制作铺平道路,指明方向。
二、木材处理
对进厂的家具木材,必须进行干燥处理。这是因为红木是多孔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会湿胀干缩。当它处于的环境湿度高于木材含水率时,木材就会吸收水分,尺寸增大;相反,如果环境湿度低于木材含水率时,木材内的水分就会散失,发生干缩现象。木材的湿胀或干湿,都会对家具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选用之前,必须对板材进行干燥处理。
所谓干燥处理,是采用科学的除湿方法,让木材的含水量减少,达到科学的标准。传统的干燥方法是,先将木材放在温水里煮,然后将煮过的木材送进烘房除湿,最后进行煮腊处理。
三、选材配料
明式家具的木材,一般选用红酸枝、白酸枝、大叶紫檀、小叶紫檀、黄花梨、花梨、鸡翅木等硬木。选材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选择材质一致的木材。同一款产品,用同一批次、同一材质、同一产地、树龄接近的木材。因为木材不一样、缩胀比率就不一样,如果遇到温湿度变化,就容易发生开裂或干缩。
配料就是在选材的基础上,精心对比木料的花纹、颜色,然后将木料配得色泽相似,纹理走向一致,过度自然。配料配得好,家具就美观。
四、生坯制作
生坯制作,包括划线、开料、开桦、理线、装配、打磨等工艺,全由木工制作。
划线:即根据图纸的要求,确定材料的正确使用,划定材料的内外向面及长短,点出家具结构的基本尺寸。
开料:根据划线所定规格、尺寸,将木料锯成各种家具的部料,为使各部件的尺寸更加精确,还需要经过压创。
开榫:榫卯结构是家具两构件连接的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凸出的部分叫排(或排头),凹进的部分叫卯(或榫眼)。榫卯结构是明式家具的灵魂,也是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木工工匠依据家具设计图纸的要求,根据力学平衡的科学原理,运用精巧准确的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个部件紧密地结合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过去木工工匠开榫,全靠手工,根据经验来确定。当下以手工开榫和机械工具开榫相结合,精确的机械,锐利的刀具,可使开排的效率更高,更加精确。
理线:是装配前的准备工作,理线的好坏,对后来的髹漆工艺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是拼纹,要接木纹、颜色、丝缕比对,如塔形木纹就要按纹理相同的方向对准。然后将机器加工的部件平面刮平、刮光。所用工具,有刮刨、蚂蚁锉、毛锉、圆光锉等。接着要用蚂蚁锉等工具将刮好的平面定型面清理光滑,要做到无雀斑、无水浪、无硬软,达到平整和顺。
装配:将半成品组合成基本成形的产品,需要按一定的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
打磨:是生产过程中和扫尾时的必要环节。家具面板上胶后,需要打磨,将其正反面、里外面残留的胶水打磨清除,接头处要磨平,锉圆角时要按设计要求加工,大小要一致。
五、雕刻
苏作明式家具,一般不作大面积雕刻,而是常以小面积雕刻作为装饰。雕工拿到需要雕刻的家具部件后,将设计的图案纸样贴在家具部件上,然后进行打胚、雕花、修磨、整理等。完成后,再交给木工组装。
六、镶嵌装饰
吴中苏作明式家具设计制作工匠,有时还运用镶嵌工艺对某些部位进行装饰美化。如用黄杨木、象牙、螺钮、瓷片、珐琅等制作的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的艺术品,镶嵌在某些部位,以增强家具的形式美和艺术美。
此外,还要给明式家具安装上铜质饰件。如合页、面页、钮头、吊牌、包角、圈头、环子等。这种装饰也形成了一种风格,在明式家具原物中,铜质饰件多为白铜制品,而且式样质朴、隽秀、变化丰富。
七、髹漆
髹漆是明式家具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明式家具多用名贵的硬木材料制成,如黄花梨、紫檀、红酸枝、鸡翅木等,而这些木材本身都有自然形成的美丽纹样,因此对这些家具的髹漆有特别要求,那就是似漆非漆,浑然天成。
打磨生坯:生坯须打磨光滑后,方能上漆。用苏作工艺行话讲,要磨透磨熟,直到木材底色透出光泽圆润。打磨工具除了通常所用的砂皮外,还有苏州漆艺工匠发明的独特工具:木贼草和朴树叶。木贼草单独使用,可在所雕花纹内凹凸处打磨,而对花边花朵毫无损害,木贼草还可编结起来,蘸水在家具的面板部件上打磨。木贼草和朴树叶打磨后的家具,光滑度远胜于砂皮的打磨效果。只有将生坯打磨光滑,才能保证油漆的光泽明莹。因此,在整个髹漆过程中,打磨要占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以一张罗汉床为例,需要三个工人打磨至少二十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还不包括床围的部分。
刮面漆:在打磨后的家具上刮面漆,要求必须面面俱到,目的是将家具表面的缝隙、槽角和有毛病的地方要嵌漆,嵌满、嵌平、刮平。
磨砂皮:即在刮过面漆的家具上再打磨,要求磨透、磨熟,直到磨平、出头路(即见木纹),使家具光滑圆润。水磨后会留下“白衣”,因此,还要再用砂纸打磨。
做颜色、上颜色:每一套家具因其材料不同,所上颜色也有差异。这都由漆工根据经验自行配方,一般是上红木色或木材的本色。传统颜色的配方原料是用苏木、乌禧子、石榴皮、花树果(光福产)放水煮,然后再加酸性大红、品红、硫酸亚铁,配成颜色,这种颜色会直接渗透到木材里面。但是上颜色不能太深,不能盖掉木材的天然纹理。
上头道漆:上漆,吴语称“措漆”,要求措匀,全部措到、搭足,特别是堂子角落都要出清,无一死角。上好漆后,要放一个晚上才能干,在梅雨季节则要快一些。
缕砂皮面漆:要用旧砂皮、软砂皮缕匀、缕熟。讲究的家具用木贼草、朴树叶水磨。水磨的留有“白衣”,再用砂皮打磨掉。打磨时,不能破坏雕刻纹样的风格,该圆则圆,该方则方。
再上面漆,再打磨,再做颜色,再揩漆,再打磨、推砂叶,再揩漆……如此反反复复,总共要十六道工序。经过髹漆工艺加工后,家具面板上的油漆颜色已被木材吸收,表面则形成一层薄薄的硬膜,产生似漆非漆的效果。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明式家具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经过长期发展,在日常使用的家具领域里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其完整性、合理性、实用性、装饰性都达到了巅峰。在明式家具中,不论是椅子、茶几还是条桌、书架,其清秀的造型、匀称的比例、明晰的线条,充分表现了家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质。它以结构部件为装饰部件,充分反映了天然材质的自然特性,精炼、合度和科学的榫卯技艺,更使其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
明式家具及其制作技艺在人们日常使用的家具领域里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其完整性、合理性、实用性、装饰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其清秀的造型、匀称的比例、明晰的线条,充分表现了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质。而其造型简洁、质朴,不仅富有流畅、隽永的线条美,还给人以含蓄、高雅的享受。它以结构部件为装饰部件,不事雕琢,不加虚饰,充分反映了天然材质的自然特性。精练、合度和科学的卯榫工艺,更使其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精、气、神”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传承现状
由于苏州明式家具制作由于其制作所需花梨、紫檀等珍贵木材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且较难获得,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发展受到限制。
传承人物
许建平,男,1954年9月14日出生。2009年5月26日,许建平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苏州市申报。项目名称: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2000年起,苏州市组织有关专家和技艺人员成立了苏州明式家具研究会,制定和实施了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保护计划,复制了部分明式家具精品、珍品。
2006年10月,为使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弘扬,苏州市成立了中国明式家具研究所,进行明式家具研究开发、明式家具技艺传承和培训、古旧家具鉴定与修复。为了全方位地实现保护、传承,研究所与苏州博雅古艺家具厂联合开办了生产基地。研究所还深入民间寻访尚遗存在苏州各地的明清家具实物和各种资料,整理、建立详细的档案。研究所还专门设立了苏州明式家具历史资料和产品陈列室。
2010年7月,南京观朴艺术博物馆设立了江苏苏作明式家具艺术研究院、非遗文化旅游基地,研究及展示非遗传统技艺成果、普及非遗传统技艺知识、展现中国传统木质文化深厚的历史内涵,促进传统苏作小木家具制作技艺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生产型基地将传统工艺的保护落实到生产中,通过生产销售产生的回报反哺工艺的保护。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苏州红木雕刻厂有限公司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6年国庆之际,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的“苏州造物”——明式家具(苏作)制作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开幕,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在其中被展示。
2018年9月19日,第十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杭州工艺周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在其中被展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12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