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门遗址
隋唐长安城正南门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构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
基本简介
明德门位于杨家村西南约80米处,隋名太阳门,唐名明德门。为长安城外郭城南面的正门,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皇帝去天坛祭天即经此门。1972-1973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考古发掘,门址东西长50.5米,南北宽17.5米,门墩为板筑夯土,表面砌砖壁。五个门道均宽5米,进深18.5米,各门之间隔壁厚2.9米。门道两侧有排柱基础坑,每排15个,东西对称,坑方形边长0.65米,深0.4米,各相距0.5米,坑底铺有一层粗沙垫石柱基,判断城门为木柱“过梁式”木构建筑。各门道中间有一道石门槛,现仅东一道和第三道有残存,高0.4米,厚0.26米,三道门的一段门槛,雕有花纹鸟兽,兽身已破碎仅存尾部。正中门道供皇帝祭天专行,两则门道为日常人行,两边门道为车行道,有车辙痕迹。出土遗物有砖、瓦、陶、瓷、铁等残片,并有石印一方。从遗址大量焦土、木炭看,明德门可能是唐昭宗东迁时为朱全忠部将张廷范烧毁。
1983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唐永徽五年重建,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构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
历史评价
明德门遗址对于研究唐代城门形制、唐代建筑制度、唐代礼仪制度、交通制度等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开发
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在西安正式启动。根据规划,保护工程将以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区为核心,依托隋唐长安城历史格局打造城市开放空间,结合长安城安义坊的内涵,阐释里坊形制,在讲述唐代生活的同时融入当代生活。
参考资料
人文历史.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26 11:02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