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又名龙驹山,为九党荆山支脉,经攸县、株洲县交界处进入醴陵贺家桥镇,在市境绵亘数十里,止于铁河以西的渌水南岸。主峰高峰,海拔859.6米,为醴陵最高峰,与北面的天花台和军山遥相对峙。关于明月山的名称由来,旧志谓:“峰峦高耸,圆梵如月,故名”。《名胜志》称:“月出光耀先见,谓之明月。”《郡国志》记:“明月山在醴陵县,上有白石,状如明月,照农者夜耕”。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每逢干旱,州府尝命取明月山白石,置于明月池上,以祷山祈雨。高峰多石英脉,裸露处恰呈圆形,洁白光亮,月夜映照,恰似又一轮明月。
传说杉仙俗姓陈,名皎,唐代
广东潮阳世家子弟,任弘农(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北)太守时,当地暴发蝗灾,陈皎组织百姓防治有方,获得好收成。后弃官来醴陵高峰修道,跨鹤飞仙,人称杉仙真人。杉仙肉身葬于高峰,石墓高1.8米,长约7.5米,宽约6.5米。故高峰又叫灵骨山。传说为解决杉仙在高峰修墓麻石,吕洞宾施法,将麻石变成羊群赶上高峰后,再显现为麻石。被一樵夫看破,惊呼:“这些羊都是麻石变的!”还未爬上峰顶的“羊”,都现形为石块,散卧于山径间。
杉仙真人治虫有神效之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景仰其能为民解困,便在山下靠近醴攸交界处的贺家桥培贤村修建杉仙殿,以为纪念。过去,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先晚,山下许多百姓登高峰观日出。清晨,在杉仙墓前焚香祭拜,燃炮杀牲,祈求杉仙庇佑,并用鸡血溅纸婆官,带回插在田中,以驱虫保丰收。
1958年改为水口山林场。现有山地1.8万余亩,经营数十年,林木茂密。春夏间,青翠林海中点缀绚丽山花,虫鸟争鸣,山泉奔流,白云飘逸于群山间。登上高峰,脚踏浮云,如身在云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