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楼始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年),和
八咏楼(原名玄昌楼)、清风楼(后重建于黄宾虹公园)并称金华三大名楼。
光绪《
金华县志》记载:明月楼旧址在金华赤松门(即梅花门)东北城楼上,宋宣和中建。清乾隆初,移建于城北府城隍庙后的城楼上,即今址。宋林公度诗句:“芙蓉峰(即尖峰山)前旧时双月,夜夜长照溪上流。”王柏诗句;“宣和栋字镇东城,平野苍然一眺明。”为明月楼的建楼时间、旧址和得名作了注解。移建后的明月楼曾于清嘉庆及道光年间两度重修,咸丰六年(1856)又毁于火,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现存建筑为光绪十五年(1889)知县曹砺成重建。
明月楼平面长方形,重檐歇山顶,石柱、海韵木结构,石柱上有清代书法家吴延康石刻。楼址地势较高,又系建于城楼之上,旧时金华建筑物低,所以,自明月楼上,北望芙蓉峰,南眺双溪,环视全城,均历历在目。夏时乘凉,秋日登高,中秋赏月,严冬观雪,吸引历代名人登临、题咏。
1982年9月9日金华市政府公布明月楼为金华市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乾隆年间,文字狱盛行,地方官员发现“明”月楼压在“清”风龙背上,显然为朝廷难容,为避嫌,劳民伤财将明月楼搬往今天的金华城中的中心医院对面,从此失去了在山崖城楼俯瞰江水之锦绣美景。古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