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香稻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特产
明水香稻,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
明水香稻品质特点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即:香、优、鲜、爽、珍。
香:明水香稻米粒微黄,颗粒饱满,米质坚硬,色泽透明,油润光亮,香味浓郁,沁人心脾。其香味之浓,为其他香米所不及,此为明水香稻之最大特点,是由明水香稻品种本身之种性所致,更与当地特殊的水质和土质紧密相关。
优:明水香稻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香米香味奇特,且有挥发性,蒸煮米饭时拌合少许,米饭柔软浓香,清香四溢。香米味甘性平,具有补脾、健胃、清肺等医药功能,被誉为“粮中珍品”。
鲜:明水香稻颜色鲜明,蒸色奶白。
爽:明水香稻食之不腻,味道鲜美,清爽可口,令人增进食欲。
珍:明水香稻产量极低(一般亩产只有300千克/亩),而且,其香性等品质特点,与当地的水质和土壤密切相关,唯独“百脉泉”泉头之地生长最佳;另外,受自然资源制约:一是品种制约,产量较低。二是受明水泉水资源制约,产地较小。一直以来,其种质资源稀少、产地面积较小。“大红芒”因产量较低,已经很少种植,几乎面临绝种的危险。
内在品质
根据1981年2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心化验室化验分析:明水香稻含蛋白质8.83%;赖氨酸0.30%;淀粉69.73%;脂肪2.87%。因而,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除品种原因外,系产地土壤及地下水含锌、锰、镧、钛、钒、钴、锶等微量元素所致,米质优良,精米率百分之七十七点五,无色,半透明,光滑油润,腹白小,非糯性,营养丰富。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境内地貌多样,自南而北依次为丘陵、平原、黄河滩区,明水香稻主要产于明水街道办事处境内,产地集中于鲁中名泉“百脉泉”泉头下游,该范围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泉水丰盈、生态环境优美。
香稻主产区土壤以褐土中壤为主,椐测定有机质含量45.8克/千克,全氮2.13克/千克,水解氮83毫克/千克,速效磷55毫克/千克,速效钾75毫克/千克,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合水稻生长。
水文情况
章丘区境内水利条件优越,地下水源充足,农田排灌设施配套,以百脉泉灌溉为主,水质清澈,无污染,完全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
气候情况
章丘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温差大,有利作物的生长发育。
光照:章丘区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和作用,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47.6小时,占全年可照时间的56%。
温度:章丘区年积温4580℃,平均气温12.9℃,7月份最高32.1℃,1月份最低气温-3.2℃。无霜期210天左右,自然农耕期长达290天左右。夜间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水:章丘区降水偏少,因多集中夏季,年均变化大,降水不稳定,平均降水量600—630毫米。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为明水香稻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历史渊源
明水香稻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章丘“百脉泉”泉头特殊质地土壤生长的香味殊浓的农家稻品种,故又称“泉头米”。
据《济南府志》记载:“稻非此地常产,历章诸处稍稍有之,其美者则以章丘明水为最。”又据《章丘县志》记载: “稻谷有黄白两种。”明水香稻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其米色洁白,食之可口,香气馥郁,自古就有“一株开花满坡香,一家煮饭香满庄”的美誉。
香稻,是稻米的一种特殊品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记载:“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天,不足尚也。”明水香稻属此类。
历史上因种种条件影响,明水香稻产地少,产量低,亩产仅一二百斤,成为稀物。相传明水相稻自明代以来,就是向朝廷缴纳的贡品,百姓是无缘问津的。
解放前,明水香稻已濒于绝种。解放后,国家注意了香稻的研究,进行了遗传试验,培育出可以大面积播种并能高产的“辐香一号”香稻品种,已达亩产七百多斤的高记录。
生产情况
2010年,明水香稻产地面积140公顷,年产量800余吨。
产品荣誉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明水香稻在泰国曼谷首届世界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以其“浓郁的香气、优良的品质”被评为世界金奖。
1959年,印度举行国际水稻展览,明水香稻名列榜首。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明水香稻”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明水香稻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00″—117°31′00″,北纬36°40′00″—36°46′00″,南北长70千米、东西宽37千米,总面积18.55万公顷,主要涉及章丘区明水街道办事处廉坡、砚池、湛汪、浅井、吕家五个行政村。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明水香稻的产地位于百脉泉下游,能用明水泉水灌溉的地块。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应选择当地明水香稻农家品种:“大红芒”和“小红芒”。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明水香稻的生产过程包括育秧、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等几个生长时期。生产过程中不用或少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
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高产之基础。明水香稻秧田每亩用种量4—5千克为宜,秧龄40—50天,叶龄6.0—6.5片,秧高20—23厘米,秧苗健壮挺拔,分蘖适量。适当晚播:由于“大红芒”属晚播早发品种,早播极易造成徒长倒伏,故应于5月20日以后插秧。
控制群体:由于“大红芒”容易倒伏,故应适当控制群体。每亩可插2万穴左右,每穴2—3株苗,基本苗控制在4万—6万/亩,最大群体20—30万/亩,有效穗数10—15万/亩。注意烤田:烤田是水稻高产防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容易倒伏的明水香稻尤为重要。因此,在明水香稻拔节期要注意烤田,以便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降低株高,并促其壮苗、壮根,壮秧抗倒。
科学施肥:在施肥上要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以利培育壮苗、防止徒长,同时利于提高品质。适时收获:在香稻完熟期90%谷粒变黄时收割。收获后及时脱粒、干燥降水、包装、入库贮存,避免贮存时含水量超标,水分含量在14%左右为宜。
专用标志使用
章丘区境域范围内所有的明水香稻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明水香稻”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章丘区优质粮食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0 14:12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