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观,位于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地处崂山东麓招凤岭前,青山环绕,地势崇高,海拔达800余米;始建于唐代,清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崂山道人宋天成重建,初祀全真道清净派,清代乾隆中期改属全真道龙门派支派金山派。
历史沿革
唐代天宝二年(743年),明道观地域建有敕
孙昙采仙药山房,草堂数座。
明代,白云洞全真道清净派道众始建有明道观。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白云洞道士田白云之徒宋天成来重建明道观。
清乾隆中期,明道观改属全真道龙门派金山派。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寇入山烧毁房屋15间,道众四散。
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修葺明道观。
文革时期,明道观遭人为破坏,庙内之神像、经卷、文物被捣毁焚烧,房屋由崂山林场占用。
建筑格局
明道观原为方形院落,内分两院,东院祀玉皇,西院祀三清,东西30米,南北25米,正殿3间,左配殿6间,右配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现部分已坍塌,东面3间仅剩框架,西面3间仅存房基;道舍系木砖结构,殿堂为硬山式建筑,共有房舍32间,总占地面积达13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80平方米。明道观附近有矗立如锥的二峰叫“大小扁崮”,一高一低似人对话的叫“二仙传道”石。观东的那罗延山上有“观日台”,上刻“浴日奇观”4字。台之北为“挂月峰”,峰旁是“望海门”。招风岭前有洞,是郝、袁、李道士藏骨处。洞下清泉巧筑为鱼池。
文物遗存
明道观山门外的峭壁上有清宣统二年(1910年)题刻“明道观”3字。山门外有清
道光年间(1821~1850年)立庙产碑1通。观内藏有木版《金钢经》《道德经》《功课经》各1部,明宣德年间铸造的香炉2只,道光年间即墨人题写的六扇屏。
明道观以南有3处摩崖石刻:观前涧的北岸巨石上镌“敕孙昙采仙药山房”8字,旁线刻菩萨座象1尊;由此西北行约30米,地名柴场,有1摩崖,字分8行,共60余字,剥蚀难辨认,但“大唐天宝二年三月初六日奉敕采仙药孙昙”等字尚依稀可辨;再南棋盘石下镌“敕采仙药孙昙遣祭山海求仙石”13字,并线刻孙昙全身象,面西,须眉俱全。
历史文化
玄宗采药
据《崂山地名志》记载,唐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遣术士孙昙在此搭建山房采药炼丹,观南岩壁上有刻石记载其事,并有线刻菩萨像和“敕孙昙采仙药山房”等字样的石刻。关于孙昙其人无稽考查。
据《图书集成》载:“唐天宝四年(745年)敕许王昊到崂山为炼合长生之药,改崂山为辅唐山以荣宠之。”王昊其人,据《太平广记》录佚书《记闻》云:“太和先生王旻,得道者也。南岳道者李遐周恐其恋京不出……唐天宝七年(748年)劝旻离京,莫贪恋世乐,旻乃请于高密牢山合炼,玄宗许之,因改牢山为辅唐山。”
棋盘仙弈
明道观南去1千米,山峰三壁峭削,山顶上有一巨石,长10余米,斜逸而出,空悬于深涧之上,上平如台,石台面上刻有一双钩十字,形如棋盘,传说曾有仙人在此对弈,故名“棋盘石”,属崂山名胜之一的“棋盘仙弈”。
保护措施
1982年,明道观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明道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包含明道观在内的
崂山道教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线路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公共交通路线:胶东机场站上车,乘坐【地铁8号线】到【青岛北站】下,转【地铁3号线】到【李村站】下,转【地铁2号线】到【苗岭路站】下,转【地铁11号线】到【浦里站】下,出站步行385米至浦里公交站乘坐公交926路/620路至仰口站下车,步行至崂山仰口游览区,乘坐景区观光车前往华严游览区游览,步行上山即可到达明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