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日报》由《江声报》与《
厦门日报》合并而成。 1949年10月21日起与《江声报》合并,改出《厦门日报》。《星光日报》系著名
华侨胡文虎创办的星系报纸中的第3家,民国24年(1935年)9月1日在厦门正式出版发行。共办2年8个月,至民国27年(1938年)5月厦门沦陷时停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4年(1945年)11月10日复刊,至民国38年(1949年)11月17日终刊。
胡文虎投资30万银元购置星光日报社办公大楼和每小时印报4000份的轮转印刷机。报纸发行人兼社长为胡资周,总编辑罗忒士(罗铁贤)。编辑人员有持各种观点者(有不少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进步文化人)。民国25年(1936年),
鲁迅先生逝世,厦门市文化界举办追悼会,12位筹委会成员中,就有6人是星光日报社的。
该报创刊后,大量刊登抗日活动的报道。报纸曾据实刊发一则日舰走私的新闻。日本领事馆说是侮辱日军,向厦门市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要求封闭《星光日报》,逮捕总编辑,登报道歉。市政府要《星光日报》接受无理要求,胡资周据理驳斥。由于得不到政府支持,报社最后只好以总编辑罗忒士假辞职以应付之。
抗日战争爆发后,《星光日报》的抗日报道更为突出。厦门成立“各界抗敌后援会”,胡资周担任会长;副刊《繁星》成为当时抗日救亡的重要宣传阵地。报社还派出记者
赵家欣奔赴山东抗日前线,报道
台儿庄战役。八路军
平型关战役,报纸作了报道,并发表社论,赞扬共产党、八路军英勇抗战。报纸受到读者欢迎,厦门沦陷前发行量达到2万份 抗战胜利后,《星光日报》复刊,胡资周继续任发行人兼社长,吕敬斋为副社长,曾在香港、缅甸办过进步报刊的郭荫棠为主笔,朱侃为总编辑。当时,《星光日报》除周末有“每周杂评”、星期天发“星期专论”外,几乎每天都有社论,郭荫棠为主要撰稿人。美军强奸北大女生沈崇,美国扶植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星光日报》都发表社论予以揭露。厦门大学学生上街抗议美军暴行,报纸发社论支持学生的行动。社论说:“愤慨的,是我们抗战八年把日本法西斯赶走之后,现在还要在自己的国境之内,身受外族的公然侮辱和压迫,以致若干大好青年不能不再度放弃了自己的书本而走上街头;欣慰的,是看到广大青年对于自己国格和人权的热烈维护。如果我们不否认青年乃民族国家的前卫,那么中国的前途,正有无限的光明。”民国38年(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文告,表示愿意停战,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星光日报》于1月5日发表《新年看和平》的社论,指出“今天中国人民也许已不再希望马马虎虎的和平,而是对于好战分子应如何警惩。因为前者的和平,将为未来更残酷的战争留下毒菌,而后者的和平,才是真正永久的和平。”1月22日北平和平解放,报纸于2月上旬发表《论局部和平》、《再论局部和平》的社论,指出:“反对局部和平实际上就是不要和平,而真正的全面和平,只有从局部和平开始。”这些言论,都是跟国民党当局针锋相对的。该报对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标题是《古都充满和祥气氛 共军开始接管》。第一版长篇通讯《今日之哈尔滨》,文中小标题为“工商业繁荣”、“四通八达”、“外国风味”,向人们透露解放区的情况。
为培养新闻人才,报纸创办不久,胡资周曾与
厦门双十中学校长黄其华合作,在该校举办有30人参加的新闻学习班。他们中一些人后来成为颇有成就的新闻工作者和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