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秦国怀古
唐代周朴所作七言律诗
《春日秦国怀古》是唐代诗人周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哀草、古碑、苍山、残阳、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追古伤今之情。该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语言朴实平淡。
作品原文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⑶。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⑷。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消魂:同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⑶原:同“”,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⑷残阳:夕阳。
作品译文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
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遥想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周朴进入长安却一事无成,返回家乡的途中,或即早年入长安为求科举功名无果后回乡时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当他看到那荒凉的景色,想到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用极富特征的描写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名家点评
当代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寅宾:“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这是周朴诗中的佳句。
当代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伯海:通篇不入事迹,但寓深情于眺望之中,使读者即景生慨。
作者简介
周朴(?—878),唐代诗人。字见素,一作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初隐嵩山,后避地福州,寄食鸟石山寺。淡于名利,隐居山林,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方干李频为诗友。观察使扬发、李诲招聘,皆拒而不往。后因拒绝参加黄巢义军而被杀。卒后,友人僧楼浩辑其遗文,得诗100首。
周朴写诗,字斟句酌,盈月方得一联一句,时人称为“月锻年炼”,往往未及成篇,佳句已广为传诵。其《董岭水》有“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之句。一士人路遇周朴,故意念成“河声流向东”,吟罢即跨驴迅跑。周朴急行数里方追及,对士人说:“朴诗‘河声流向西’,何得言‘流向东’?”闽中传为笑谈。另有“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古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皆其名句。《新唐书·艺文志》录有诗集2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5首,编为一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4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