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
武进区武宜中路201号,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是春秋时期地面城池遗址。
历史沿革
东汉袁康《越绝书·吴地传》记载:“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是关于淹城遗址最早的文献记载。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考古学家
卫聚贤、张风、陈志良、金祖同等曾对淹城遗址多次实地考察,著有《奄城访古记》等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该地村民在淹城内河中不断发现独木舟、青铜器等珍贵文物。
1986年5月至1991年7月,
南京博物院、
常州市博物馆、武进县博物馆、淹城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先后五次对淹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淹城遗址由子城、内城和外城及三道护城河组成,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城垣均堆土筑成,一般高约3米,最高处10米。淹城内部及周边还分布着大量的土墩墓,如头墩、肚墩、脚墩、干家墩、屠家墩、骆驼墩、龙墩等,其中部分经考古发掘,出土原始青瓷、印纹硬陶等器物,证明这些土墩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与淹城遗址同期存在,是淹城遗址的组成部分。
子城,又称王城,位于淹城中心偏北部,呈方形,周长约500米。因后期破坏,子城内未发现大型建筑遗迹,仅存两口水井。子城河道原湮没为农田,1986年考古发掘时确认了子城河的存在,并确定淹城为三城三河的形制。内城,又称内罗城、中城,位置偏北,方形。城垣周长约1500米。外城,也称外罗城,整体近不规则椭圆形,城垣周长约2500米。淹城内外无陆路相接,只有城河间的水道相通,以舟楫作为出入工具。
文物遗存
淹城遗址及周边土墩出土有西周至春秋时期文数千件,以印纹硬陶器、原始青瓷器为主,另有青铜器、木器、铁器、玉器、石器等。其中青铜三轮盘造型独特,设计精巧,反映了吴越地区的青铜制作技艺。
淹城遗址内城河,先后出土了4条独木舟。其中长11米和长4.2米的两条独木舟,分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还有两条收藏于淹城博物馆,其中一条长7.45米的独木舟,经碳十四测定,已有2800余年的历史。
淹城遗址先后出土了20多件青铜器,主要器形有尊、盘、匜、簋、鼎、钩鑃、剑等。
淹城遗址出土的原始青瓷器,主要器形有豆、碗、杯、鼎、盂、簋等。
几何印纹陶器是淹城遗址所出文物中的主要器物,其中又以几何印纹硬陶器为主。主要器形有瓮、罐、盆、瓿、缸、坛等。
研究价值
淹城遗址三城三河相套的形制,是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的进一步发展,与中原的城池形制截然不同,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先秦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淹城遗址出土遗物表现出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又保留了吴越文化的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是研究江南地区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1956年10月18日,淹城遗址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淹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淹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修编)》。
旅游信息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宜中路201号。
1、常州公交501、509路到淹城站下车即到常州春秋淹城旅游区
2、常州公交75A路到延政大道凤林路下车即到常州春秋淹城旅游区
3、常州公交14路、67路、69路、268路、308路、K5路等到淹城公交中心站下车即到常州春秋淹城旅游区
4、常州公交B11路可在人民路转B1至兰陵路延政路站下车即到常州春秋淹城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