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用韩昌黎韵同彭应之作
宋代朱熹所作诗词
《春雪用韩昌黎韵同彭应之作》是宋代思想家朱熹的诗作。全诗二十句一百字,通过对春雪美景的描绘,表达了瑞雪兆丰年的欣喜之情。
作品原文
春雪用韩昌黎韵同彭应之作⑴
既有阳春曲,那无白雪谣⑵?
连天飞不断,著地暖还销。
未掩高人户,难齐衲子腰⑶。
稍开银世界,渐长玉枝条。
兴尽愁烟艇,行迷认野桥。
酒肠浑欲冻,吟笔为谁摇?
残腊成三白⑷,余寒又一朝。
香随梅蕊落,轻伴柳花飘。
神女羞捐佩⑸,鲛人敢献绡⑹?
东皇应好事,避舍亦相饶⑺。
作品注释
⑴韩昌黎:即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彭应之:生平事迹未详。
⑵“既有”二句:言有春必有雪。《阳春》、《白雪》,皆战国时楚雅曲名。《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⑶“未掩”二句:言春雪难积。衲子:僧人。黄庭坚送密老住五峰》:“水边林下逢衲子,南北东西古道场。”
⑷三白:三度下雪。《全唐诗》卷八十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⑸“神女”句:《列仙传》:“江妃二女,游于江滨。逢郑交甫,遂解佩与之。交甫受佩而去,数十步,怀中无佩,女亦不见。”佩:通“佩”。
⑹鲛人:神话中的人鱼。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绡:即鲛绡,传说鲛人所织的轻纱。南朝梁任窻《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⑺“东皇”二句:东皇,传说中的司春之神,即青帝。《尚书》:“春为东皇,又为青帝。”避舍:犹退避。《吕氏春秋处方》:“昭侯至,诘车令各避舍。”饶:让。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三:“柳色未绕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此二句言春回大地,众美勃兴,司春之神已退去,不再指手画脚。
作品评析
此诗作年不详,可知为早年所作。全诗从多角度、多侧面来描写春雪,诗中洋溢着冬去春来以及瑞雪兆丰年的欣喜之意。首二句借《阳春》、《白雪》之曲引出春雪之意。接下来六句诗中的“暖还销”、“未掩”、“难齐”、“稍开”和“渐长”写出了春雪疏且缓的特点。紧跟的四句写雪中过渡之景和饮酒作诗之趣。末八句再次咏雪,用梅和柳来形容雪花的清寒与轻盈,用神女捐佩和鲛人织绡的典故来比喻雪花的圣洁晶莹和超尘脱俗之美,最后诗人假设东皇之意,表达了他对春雪的喜爱与留恋,并暗示春天的到来。全诗语言清新流畅,诗意清晰明朗,直抒胸臆。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深得历代文人推崇和历朝皇帝褒奖封号。后人尊他为“朱文公”,评价他为“理学正宗”,是继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兴教育,先后创办了考亭、岳麓、武夷、紫阳等多所著名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生,对创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3 14:0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