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飞蓬
菊科飞蓬属植物
春飞蓬(学名:Erigeron philadelphicus L.)是菊科飞蓬属植物。成株高30-90厘米。单叶互生;基生叶莲座状。头状花序数枚,排列成伞房或圆锥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披针形,淡绿色,边缘半透明,中脉褐色,背面被毛;缘花舌状,舌片线形,白色略带粉红色;管状花两性,黄色。小瘦果披针形,被疏柔毛;雌花瘦果具冠毛1层;两性花瘦果具冠毛2层。原产北美洲,中国各地均已归化。路旁、旷野、山坡、果园、林缘及疏林下普遍。
形态特征
成株高30-90厘米;茎直立,绿色,上部有分枝,全株被开展的长或短硬毛。单叶互生;基生叶莲座状,匙形、卵形或卵状倒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下延成具翅长柄,叶柄基部常带紫红色,两面被倒伏的硬毛,叶缘具粗齿,花期存在;茎生叶半抱茎;中上部叶披针形或条状线形,长3-6厘米,宽5-16毫米,顶端尖,基部渐狭无柄,边缘有疏齿,被硬毛。
头状花序数枚,蕾期伏倾,花期斜举,直径1.0-1.5厘米,排列成伞房或圆锥状花序总苞半球形,直径6-8毫米;总苞片3层,披针形,长3-5毫米,淡绿色,边缘半透明,中脉褐色,背面被毛;缘花舌状,2轮,雌性,舌片线形,长约6毫米,平展,白色略带粉红色;管状花两性,黄色。小瘦果披针形,长约1.5毫米,压扁,被疏柔毛;雌花瘦果具冠毛1层,极短而连接成环状膜质小冠;两性花瘦果具冠毛2层,外层鳞片状,内层糙毛状,长约2毫米,10-15条。
生长环境
各地自然扩散,密集或散生。路旁、旷野、山坡、果园、林缘及疏林下普遍。春飞蓬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小飞蓬、续断菊、野塘蒿、一年蓬等菊科常见杂草都位于排序轴十字交叉区域的附近,同样春一年蓬与这些杂草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也较其它杂草大。
分布范围
原产北美洲,分布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马尼托巴省、新不伦瑞克省、纽芬兰省、西北地区、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爱德华王子岛、魁北克省、萨斯喀彻温省、育空地区),美国(阿拉巴马州、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哥伦比亚特区、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爱达荷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堪萨斯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蒙大拿州、内布拉斯加州、内华达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新墨西哥州、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北达科他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马州、俄勒冈州、宾夕法尼亚州、罗德岛州、南卡罗来纳州、南达科他州、田纳西州、德克萨斯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亚州、华盛顿州、西弗吉尼亚州、威斯康星州、怀俄明州),日本,韩国,毛里求斯,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 德国。
中国各地均已归化,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习见。
生长习性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一般3天后开始大量萌发,第5-8天种子萌发陆续进入高峰期,12天后种子萌发速率明显开始下降,萌发率为70%左右。从15℃逐渐升高至25℃,萌发率和苗高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萌发率从53.67%上升至72.00%、平均苗高从2.01毫米增加至3.44毫米。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的种子出苗时间有明显差异。20℃和25℃条件下种子2天后就开始出苗,出苗高度在3毫米左右,15℃下种子在第4天开始出苗,但是,在5℃条件下,第25天才有极少数种子萌发,而35℃条件下的种子完全不能萌发。
花期3-5月,果期5-7月。花在晚上闭上。这种植物可能会持续开花一个月或一个半月。
主要价值
幼株可作绿肥。叶子冲泡的茶水,在医学上用作收敛剂和利尿剂。
物种危害
常见杂草,影响景观。
防治方法
人工及生物防除:加强种子检疫,以免与作物种子混播。
化学防除:百草枯、施泰隆等可防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8 12:1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