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之间》是2004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简介
《是非之间》收入关于周作人的争议文章。包括《一个小学生致周作人先生信》、《答周作人先生》、《冤枉》、《隐士》、《青年的需要》等。
媒体评论
编后记
本卷所选是有关周作人的争议文字。有些争论是他本人参加过的,有的则是别人就他的是非功过的评价发生的争论。后者类似古人所说的“身后是非”——虽然有些文章发表的时候他还健在。
所谓争论,即是要辨明是非,争自己所是,议别人之非。提起来也许会有人摇头不赞成,斥为无聊。特别是有些争论本身可能是琐碎甚至可笑的。周作人一生参加过不少争论,自己身后也成为别人争论的话题,但他自己晚年经常对争论表示反感,对别人的批评表示沉默,提倡所谓“不辩解”。例如晚年回忆录里就着重指出希腊人的辩解无用。当然,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辩解也将毫无用处的情况下的一种貌似坚强的态度——失败者没有争辩的资格。但实际上,他研究了一生的古希腊文化,对辩论才能的培养极为重视。修辞学和辩论术直到现在还在西方文化教育传统中占有相当的位置。中国人小时候读书做文章,不大提倡练习这种文体,因为古代圣贤不提倡此道,觉得不温柔,欠敦厚,但在实际生活中,在民间,辩论却是相当发达,同样是圣人(亚圣)的孟子就不得不承认自己“好辩”,因为“不得已”也。鲁迅和周作人都提到过他们乡间妇人吵架的风姿,用的口吻并不是厌恶,甚至还透露几分欣赏之意。而绍兴盛产的师爷(类似于现代的律师)正是这种吵架辩论的能手,可以说将其职业化了。鲁迅一生,常常和他人打笔战,给人一种横眉冷对、好吵架、不饶人的印象。他自我评价说,他的文字在中国要算是厉害的,可见他对这门艺术的修养有着高度的自觉和充分的自信。
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有改革(甚至革命)主张,又经常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就免不了培养和发挥这方面的才能。
周作人某个时期写作此种文字曾有过杰出的成绩。如果要把此道中的最杰出人物鲁迅称为“圣人”的话,把“亚圣”的称号给予周作人也很可以考虑。但普通的读者可能不大注意到他的这一方面。因为他在编辑文集时,把这些文字刊落了,我们现在只有在后人编的佚文集中看到。
本卷收录的一部分文字是别人对他提出的意见,或纠正他的文章中的错误,或对他的批评进行反批评。这些都是争论中很有益处的部分,真理的彰显,学问的进步,离不开这样的批评和争论。
更有很多争论起于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例如他同陈独秀的争论。从与《新青年》同仁产生分歧这一点上看,他已经不像此前那么激进,已经开始提倡对一切取宽容的态度了。他的主张是:对宗教信仰,可以不提倡,但也不能给予压制。他因此不赞成古代有些不讲道理地反对宗教的文士,并经常攻击以辟佛著名的韩文公。不过,如果说他与鲁迅有大的区别,他讲宽容,鲁迅讲斗争,那也是过于绝对了。应该说,他们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对那些他们认为丑恶的东西、反动的思想,他们并不宽容。就是在同鲁迅决裂之后,他还参加了一场大论战,卷入女师大风潮,与现代评论派斗了很多个回合。
后来他亲自参与或以他为话题的主要争论有,关于小品文的争论,《人间世》上刊登他的自寿诗引起的争论(他本人并没有加入,可能因为不便发言),出任伪职期间与日本文人的争论,还有解放后同鲁迅的学生就鲁迅作品解说发生的并未引起注意的争论,等等。
……
目录
闲话
致周作人、钱玄同诸君信 陈独秀
再致周作人先生信 陈独秀
读仲密君《思想界的倾向》 Q.V.
一个小学生致周作人先生信 王志刚
答周作人先生 阮 真
敬质周作人先生 郑兆松
答作人君之日本语典批评 永嘉松台山人
读《听说商会要皇帝》后 班延兆
清室优待条件真是法律么?——并代开明先生答班延兆君 周 淦
学者说话不会错? 江震亚
也怪不得班君生气 李江安
说话真要小心呢! 胡治文
冤枉 王天骥
“奴性”与“人格” 班介民
答开明先生 班延兆
我对于优待条件之谬见 毛又新
与周作人先生论事实 张崧年
报凯明先生 张崧年
再报周作人先生 张崧年
孔家店老伙计也要笑开明先生不见世面吧 萧 度
《改名的通信》 霁 眺
反周事件答问 王子欣 川 岛
资料一束——《语丝》与《现代评论》的争论
再添几句闲话的闲话乘便妄想解围 志 摩
结束闲话,结束废话! 志 摩
五十自寿
和知堂老人五十自寿(二律) 蔡元培
和苦茶先生打油诗(外一首) 胡 适
周作人诗读法 林语堂
致曹聚仁 鲁 迅
致杨霁云 鲁 迅
关于周作人先生 徐懋庸
从孔融到陶渊明的路 曹聚仁
隐士 鲁 迅
小品文的危机 鲁 迅
个人主义
投敌
毁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