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定波(1936年10月11日—2021年9月19日),男,江西省进贤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生前是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36年10月11日,晁定波出生。
1951年7月至1952年5月,在西南军区第七步兵学校学习。
1952年6月至1952年7月,在西南军区教导团学习。
1952年8月至1953年5月,在西南军区司令部气象处气象干部训练班学习。
1953年5月至1956年8月,任海南军区那大气象站观测员
1956年9月至1961年7月,在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系学习。
1961年7月至1970年9月,任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系助教。
1970年10月至1975年5月,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助教。
1975年5月至1982年8月,任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讲师。
1982年至2000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
1982年8月至1984年8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地测量科学系做访问学者。
1990至1997年,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动力大地测量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4年5月至1994年11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地测量科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起,任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
2021年9月19日0时0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二十世纪80年代,晁定波致力于整体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场理论和方法研究,导出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重力向量观测方程,建立了整体大地测量的虚拟点质量模型;参与了中国天文重力水准的布设,大地基准建立等任务;深入研究了构建地球重力场模型和精化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参与研制了适合中国局部重力场结构的WDM地球重力场模型系列,建立了当时中国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WDM94和WDM2001;首次提出联合形变、重力和地震面波研究地球物理参数的概念和模型,并建立了联合点质量模型和有限单元法求解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模型,指导用GPS观测反演活动断层参数的研究;二十一世纪初,他首次提出陆海大地水准面拼接问题和数学模型,是研制中国2000似大地水准面数值模型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局部重力场逼近理论研究中,参加了中国全国和多个省市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工程,建立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数值模型可将GPS大地高转换成海拔高,从而代替繁重的几何水准测量;在卫星测高学领域作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积极推动卫星测高技术在大地测量学和海洋学交叉融合。
晁定波的一生中发表论文100余篇。
晁定波的一生中先后合作出版学术著作6部。
晁定波的一生中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晁定波的一生中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及多项省部级奖励。
人才培养
晁定波的一生中先后主编《椭球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原理与方法》等教材,并在中国测绘高等院校广泛使用。
荣誉表彰
个人生活
祖父为清末秀才,晁定波出生前已亡故;祖母农家出身,文盲,于1960年病逝;有一姑母解放初去世。
父亲晁振锋(又名种之),解放前以小学教师为业,于1990年12月在汉病逝。
母亲朱瑞英,中农家庭出生,文盲,1986年随晁定波父亲迁入武汉。
大弟晁定江,中共党员,在江西抚州师范专科学校任英语系副主任。
二妹晁玉珍,农民,文盲;三弟晁定浓,农民,小学毕业,一九八七年按政策全家迁入武汉,现为个体经商户。
人物评价
晁定波是中国著名的测绘教育家,他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及科研事业,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热爱的测绘事业,为中国测绘学科地球重力场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治学严谨,品德高尚,平易近人,无私奉献,受到学生、同事和测绘学界人士的广泛赞扬和尊敬。(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评)
晁定波为中国椭球大地测量学、整体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场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晁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深受师生爱戴。(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评)
晁定波为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为中国大地测量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倾注了毕生心血,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骨干人才;他治学严谨,品德高尚,受到师生和测绘学界人士的广泛赞扬和尊敬。(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评)
晁定波为中国椭球大地测量学、整体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场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晁定波教授一生勤勤恳恳,潜心治学,精心育人,甘为人梯,在教学工作中,他关爱学生,宽严相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中国的测绘科技事业培养一大批优秀骨干人才。(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