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说新语》的作者,自《隋书·艺文志》至《
四库全书总目》,历代著录所记,均为南朝刘宋临川王
刘义庆,然而
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提出了异议。鲁迅先生认为:“《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
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亦未可知也。”自鲁迅先生“成于众手”之说一出,至今
聚讼多多,难有定论。有人认为,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
裴启的《
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基本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
谢灵运好友
何长瑜之手。可以当代研究《世说新语》的两本博士论文为代表:一是
王能宪著《
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的作者即为刘义庆;另一本为
范子烨著《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乃成于众手,其余作者还有
袁淑、陆展、何长瑜、
鲍照等人。两书均有大量考证分析,此处不敢妄断。由于《世说新语》乃“采缉旧文”之作,遍寻当世同类型作品(如西晋
郭颁《
魏晋世语》、东晋裴启《语林》、
郭澄之《
郭子》),魏晋史书(如《
魏书》、《
晋阳秋》等等)以及相关杂著(如《
高士传》、名门大族的家谱),所涉材料宏富。刘义庆广招文学之士,他在编撰《世说新语》一书时,手下诸彦为之搜罗材料,乃至润色整饰,是合乎情理大有可能的,因此,折衷地说,可以视为此书乃刘义庆担任主编,袁淑等人或有参与的一部著作,而刘义庆的主持之功劳当是无疑的。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
彭城(现江苏
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
刘裕之弟长沙王
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
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官至
尚书左仆射、
中书令。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
宋武帝、
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他尊崇儒学,晚年好佛,“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
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宋书刘道规传》附《刘义庆传》)。他所招集的文学之士很可能参加了《世说新语》的编撰,不过起主导作用的当然还是刘义庆本人。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字
明远,东晋义熙元年出生于北海郡(今
连云港市云台区),东海(今属江苏)人。家世贫贱。临海王
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何长瑜,南朝宋诗人。东海(今连云港东)人。初为临川王刘义庆王国侍郎、
平西记室参军。以戏用韵语嘲弄义
庆州府僚佐,贬为曾城令。元嘉二十年(443),庐陵王绍镇寻阳,请为南中郎行参军,掌书记之任。赴任途中遇暴风雨溺死。曾与谢灵运族弟惠连、
荀雍、羊溶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称灵运“
四友”。
钟嵘《诗品》将其诗列入下品。有集八卷,佚。《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二首。
袁淑(408~453),字阳源,陈郡阳夏人,袁豹之少子。生于晋安帝义熙四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年四十六岁。少有风气。年十余岁,为姑夫
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丽,纵横有才辩。彭城王义康命为军司祭酒刘港欲其附己淑不为改意,因以疾免官。临川王义庆雅好文学,请为谘议参军。元嘉二十六年,为
尚书吏部郎。累迁太子
左卫率。
元凶劭将为逆,淑不从,被害。孝建初,谥忠宪。淑著有文集十卷(《隋书志》作十一卷。此从隋志注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
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
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
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
关汉卿的杂剧《
玉镜台》、
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
建武将军、
扬州刺史的
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 ③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④东渡意告之⑤。因问明帝:“汝意谓
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⑥可知。”元帝异⑦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⑧邪⑨?”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
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④“具以”句:按:晋元帝为琅邪王时,住在洛阳。他的好友
王导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意欲经营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东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