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海八中路242号,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年),初名普现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
历史沿革
龙山寺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年),初名普现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
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龙山寺。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
施琅等捐资修葺,建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1年),扩建龙山寺,以后历有修葺。
布局结构
龙山寺寺坐北朝南,由山门、放生池、钟鼓楼、拜亭、前殿所组成。东西两侧祠庙、禅房、斋厨,总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龙山寺大殿有三大门,大门门楣悬挂历代书法名家字匾。大殿肃穆清静,幢幡垂扎,宫灯高悬香烟缭绕。在第一支楹梁底下钉着一长木条,上而写着,“大唐贞观十三年鲁国公程知节捐奉壹仟督修”。
主要建筑
放生池位于龙山寺前,与寺同建。山门两旁华表高耸,在庭前明万历进士苏琰立的一块镶嵌入壁的大石碑上,刻着“龙山宝地”四个大字。
龙山寺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立两石狮子,门上方悬着住持僧开慈撰写的“一片慈云”鎏金匾额,前檐石柱楹联题云:“现丈六身开汉代,备千百手援闽疆”。屋脊正中雕一颗火焰宝珠,两旁一对青龙奔向宝珠,表示双龙抢珠,激浪霖雨,降压火祥之意。殿内供奉四尊巨大的泥塑金刚。前殿后院两侧,长廊通连。
正殿是龙山寺的中心,始建于隋朝,晚清重建。大殿是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11.3米,面积493平方米。朱檐红墙,飞檐重叠,屋脊正中雕一座五层小宝塔,一对瓷雕龙朝向宝塔,取双龙护塔,镇邪摄吉之意。大殿三大门并列,正中门上端悬挂“圆通宝殿”的鎏金匾额。殿前筑有亭榭,叫天坛,是摆设香案的地方。
后殿即为大雄宝殿,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堂龛内正中供奉着丈余高的释迦牟尼金身。
文物遗存
千手眼观音位于龙山寺大殿正面,佛像身高2.3米,身披莲服,两脚微露,跣足立于石雕莲台之上。头戴花冠,花冠正中雕一坐像,上雕众多小佛首,迭作帽状。眉清目秀,耳大嘴小,面丰头圆,显得庄严慈祥。两主手带镯,垂弯合掌于胸前双侧向上或向前旁生1008只手,每只手的掌心郫精雕着一只慧眼,手上分别掌着法器、钟、鼓,书卷、珠宝、花果、乐器等多种物品、姿势各异,形态不一。整座佛像取自千年樟树的躯干,雕刻层次清晰,结构匀称。在统一中寓有变化,在变化中又烘托了主体,自然得体。
龙山寺前有月池一洼,山门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钟”四个大字。山门前墙上嵌一大石碑,刻“龙山宝地”。两侧为钟鼓楼、正门廊前有石狮、石鼓各一对,门额悬“一片慈云”木匾。门内有拜庭,拜坛,坛上有亭。大雄宝殿宏伟,木刻,石雕、瓷塑,彩绘遍饰。其中一对石龙柱,飞逸盘腾,龙爪各抓一鼓一罄,击之发鼓、罄之声。
龙山寺有明朝书法家张瑞图题“通身手眼”匾额,及清朝庄俊元,近代弘一法师等名人墨迹。龙山寺还存有诸多名人墨宝、真迹:前殿大门联“为甚十二个时辰憎枷爱纽尘缘不断,果然五百双手眼溺拯扶危佛法无边”系清庄俊元真迹,殿北檐下巨匾“绍隆佛种”为弘一法师真迹;天坛上有赵朴初亲题的“龙山寺”匾;及宋朱熹真迹“普现殿”,宰相李文祯题、举人柯琮璜书写的“镇国佛”匾等等。
历史文化
安海龙山寺中素称有三宝。第一就是,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相传取用原本庙前整株巨樟雕刻而成,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雕众多小佛首,迭作帽状;主手合十,两侧旁支一千零八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团扇,姿态各异。如今千手千眼观音堪称国宝。第二宝就是龙山寺殿前一对青草石柱相峙而立,雕刻巨龙绕柱,形若腾云。一双鳞甲相间的龙爪,分别捧出一磬一鼓,如用细铁条轻轻敲打,磬显磬声,鼓传鼓声,为闽南独特的石雕工艺作品。第三宝是大殿有整板樟木大门扇,钟楼有整木凿空大鼓,系隋代制作。
鹿港龙山寺是台湾最古老的龙山寺之一。据安海《龙山祖庭释氏传灯录续辑》记载,清顺治十年(1653年),龙山寺僧人肇善塑了一尊观音像,想到普陀山朝圣,不料船在海上遇风失控,漂至台湾鹿港,于是就地草创鹿港龙山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肇善率领百余名僧俗弟子,回安海龙山寺谒祖进香,恭迎观音像分灵鹿港。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晋江移民陈邦光发起扩建鹿港龙山寺。整座庙宇的布局和建筑工样完全仿效安海龙山寺,并由闽南能工巧匠负责施工,直接从晋江运去杉木和红砖,历时30多年建成。有趣的是,鹿港龙山寺平面布局为坐东向西,以地形看并无按常理背山面水而建,据说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朝向,为的是面向晋江的祖庙。
文物价值
龙山寺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同时有遍布台岛数以百计的分灵,为当年泉台儿女开发宝岛台湾的座座丰碑,成为密切泉台关系的重要桥梁之一。
文物保护
2013年3月5日,龙山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龙山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海八中路242号。
坐泉州到安海的中巴车,到安海车站后搭摩的过去。
晋江公交46路停靠站——龙山寺下车,转小巷步行约500米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