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都
山西省西南部
晋都:据《史记·晋世家》,两周成王初立时,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尧后裔)有乱,周公灭之。约成王二年(前1040),“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日,以此封若”。遂封其弟虞于唐,这就是“剪桐封弟(地)”的故事。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叔虞死,传位于子燮父,因筑宫室于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为第一任晋侯。
建制沿革
西周初,今山西大部分地区为赤狄活动范围,小方国林立。晋建国后在“疆以戎索”的治国方针下,逐渐兼并周围诸小国,势力渐强。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的长期权力斗争,国力无所发展。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成师于紫金山南的古曲沃(今山西闻喜),是一个“小宗”属国。
列为诸侯。新建立的晋国充满活力,经过桓叔、庄伯和武公三世的大力经营经过六十七年的发展,这一小宗国发展壮大,势力超过晋公室。前724年,曲沃庄伯杀晋孝候,晋人立鄂侯于鄂(今山西乡宁南.为晋别都)。前678年,曲沃武公起兵伐晋,破晋都,杀晋侯缗,建立新的晋国。曲沃武公即位已37年,从此更号为晋武公,用取得的晋室宝器贿赂周 王。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成为春秋时的强国。
献公即位后先后灭耿、霍、古、魏、虞等国,战胜骊戎、赤狄,灭国十七,拓地千里,使晋国成为以大国。
前636年,晋文公即位遂开创霸业。前632年,败楚国于城濮,大会诸侯,被周襄王赐为霸主,使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秦等大国都不能与之对抗。能与晋国抗衡的只有楚国,但亦互有胜败。晋献公时,鉴于曲沃武公夺君位的教训,大量杀戮和放逐公族,任用异姓大臣辅佐,导致异姓大臣势力日益坐大,甚至超过公室。昭公时,形成强大的六卿,六卿之间也彼此争权夺利。定公时,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先亡。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晋国分裂。前403年,周王承认三家为诸侯。前369年,三国废晋桓公,灭晋国。晋亡后,公室仍保留,先后被置于屯留(今山西屯留南)及端氏(今山西沁水东40千米的端氏乡)。前349年,韩废公 室,晋公族亦亡。总计晋国由前1054年封为诸侯起至前369年被韩、赵、魏灭亡止,立国685年,算保留公室的年限则为705年。705年中共历37世,其中曲沃武公代晋之前办17世,376年;以后为20世,329年。
晋国存在期间有多次迁都,但前期建都情况很不清楚,文献记载不详,且与考发掘的结果矛盾较大。据古文献的记载,叔虞封于国又居鄂,应为别都。燮父改国号为晋,其孙成侯 迁曲沃,历5侯80余年。穆侯迁绛,后世称“故绛”,晋在故绛历3代约70年。昭侯迁翼, 在此期间,封叔成师于曲沃。前724年,曲沃庄伯入翼杀孝侯,晋立鄂侯于鄂。鄂侯6年死, 哀侯复都翼。前679年曲沃武公代晋,初都曲沃,旋迁翼。以上晋建都翼历6代共70年(扣 除都鄂6年则为60余年)。献公八年(前669),“聚邑曰绛”,次年迁都于此,历8公80余 年。景公十五年(前585),迁都新田,亦称绛,后世称“新绛”。新田是晋国重要都城,在此建都历12公共216年。前369年,韩、赵迫晋恒公迁居屯留。前358年,韩取屯留,迁晋君于端氏。前349年赵夺端氏,又迁晋君复归屯留。当年韩基杀晋君,灭晋公室。
上述据古文献所载晋国先后建都地点共九处:唐、曲沃、故绛、翼、鄂、新田(新绛)、 屯留、端氏。其中新田遗址早在50年代已被考古证实位于今山西侯马西北郊。其余地点众说纷纭,一直未得到确认。
历史文化
自十六国以来,长期认为唐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汾河之西)。商周时那里也有个叫 “唐”的方国,或称“北唐”,还有“晋水”“晋源镇“等地名。故后世在晋水发源处建有“晋 祠”以祭祀唐叔虞。但这是个历史上的大误会。这个误会被清顾炎武澄清,他在《日知录》中称:“按晋之始见《春秋》,其都在翼……北距晋阳七百余里,即后世迁都亦远不相及。况 霍山以北,自悼公以后始开县邑,而前此不见于《传》。又《史记·晋世家》日:‘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翼城正在二水之东,而晋阳在晋水之西,又不相合。” 考古亦未证实古晋阳——带有重要晋文化遗存。据顾炎武所云,叔虞封的唐应在今山西翼城县,该地商代亦有称“唐”的方国,为周公所灭,传为尧的后裔,“唐”的具体地点被指认在翼城西10千米的唐城村,但尚无考古材料证实。其余八处中的鄂、屯留、端氏均系临时性质,难有重要文化遗存,不叙。尚余四地,文献多有指认,但不一定确实,如认为曲沃在闻喜,绛或故绛在襄汾,翼在翼城等。各都城的最终证实将取决于考古工作。 近年晋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① ② ,先后在翼城及曲沃境发掘出天马—曲村、苇沟一北寿 城及故城村等三处大型晋文化遗址,曲沃南古曲沃城亦证实属晋文化,提供确定晋早期各都 城以确实材料。其中位于翼城与曲沃交界处的天马一曲村遗址的发现有特殊重要意义,发掘出极其宝贵且较完整的晋侯陵墓群,时代由西周中期(穆王前后)至春秋初期(平王前期), 含武侯至文侯几代,基本确定这个遗址应是晋都故绛,从而取得晋早期都城研究的重大突破 。
故城村遗址位翼城东南,地近翔山,山形如翼,自古地名一直称翼,应当是昭侯所迁的 “翼”。苇沟一北寿城遗址位于翼城西北,出土陶器有“降亭”文,“降”即“绛”,“亭”为 城邑,晋人惯称都城为“绛”,因此该遗址可能是献公“聚邑”的“绛”。而曲沃南古城则应为昭侯封成师处。
根据以上证据及古文献记载,对晋迁都情况暂作如下考虑:约前1054年叔虞封于唐,在今翼城西10千米的唐城村或附近,同时以鄂为别都。约前10世纪(周穆王在位前后,即 约前976~前922,表l中暂取前950),武侯迁都故绛,即天马一曲村遗址,而不是文献记载的穆侯始迁,成侯也没有迁都曲沃。由武侯至文侯至少九代居故绛,约二百年。故绛应是 晋早期最重要的都城。约前745年昭侯迁翼,即今翼城东南7.5千米的故城村遗址。以后鄂侯立于鄂6年,哀侯还都翼。曲沃武公代晋后暂居曲沃,旋迁翼,以曲沃为别都等同于前述。前668年,献公建都绛,即苇沟一北寿城遗址,位于翼城西北约1千米。前585年,景 公迁新田,以后迁屯留、端氏等皆如前述。
总计晋建都凡9处共12迁,各都城建都年限:唐约数十年,故绛约200年,翼前后三段共约71年,鄂6年,曲沃不及1年,绛83年,新田216年,屯留前后两段共12年,端氏9年。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30 19:50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