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道刚(1889-1973),湖北汉川人,就读于武昌陆军中学堂;1911年7月以学生军排长身份入伍,后参加武昌起义。历任湖北督军署参谋,两湖巡阅使署参谋,陆军第二师参谋处处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54年被选为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和省民革常委。
人物生平
晏道刚,亦名甸樵,字祖荣。汉川蚌湖口人。1907年就读于武昌陆军中学堂,1911年7月以学生军排长入伍,参加武昌起义。次年入保定军校第一期,著有《军队教育》、《中国之义务兵制》等书。1916年6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1919年10月任湖北督军署参谋。1925年8月任两湖巡阅使署参谋,旋调任陆军第二师参谋处处长。次年8月升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参谋长,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晏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南京编遣委员会点验组第二组副主任、陆军军官学校北京分校教育长和武汉分校办公室主任兼第八期第一总队长。1931年任南昌行营第一厅副厅长。1933年3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1935年秋蒋介石追堵红军长征失败,调晏为西北行营参谋长,监督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投入反共。1936年2月晏到职后,发现张学良倾向抗日,为调和蒋张关系,一面劝张接受蒋的意图,一面劝蒋对张不可压制过甚。“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以渎职罪将晏扣押8个月,永不录用。1937年8月,经何应钦保释回汉,任军政部武汉办事处主任,主持抗日军队军火接济调配工作,并任国民参政会顾问。1939年任重庆抗日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兼军务组长,曾与李济深、孙科等人秘密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革”前身),主张反蒋倒蒋,后因孙科反水,事遭失败。1945年8月被勒令退职。
1946年10月,回武汉闲居,反对内战。次年赴上海,与“民革”驻沪代表郭春涛接头,受命任“民革”驻武汉特派员,参加“民革”地下组织活动。1948年底,始接受中共江汉二地委城工部部长邱肱良领导,参加解放武汉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动员武汉警备司令部办公厅主任邬浩将南撤的火车头调回汉口使用;从其妻冯毅手中拿出黄金二两,收买将要倒进江里的25桶汽油,维持公共汽车开班;策动当时的市长晏勋甫下令增设警察岗位,维持武汉“真空”治安,保护水厂、电厂、码头、企业和人民的安全,迎接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等职。1954年10月后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当选为湖北省第一届政协委员,并任民革湖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北省第一届人大代表等职。1958年夏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春获摘帽。1973年8月在武汉因病逝世。1984年春平反恢复名誉。
相关记述
著有《追堵红军长征的部署及其失败》(载于《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上)、《西安事变亲历记》(载于《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三卷)、《张学良扣留蒋介石的前前后后》等。
湖北汉川文史资料1987年第二期载有《回忆晏道刚先生》(刘鸣皋著)、1990年第五期《晏道刚传略》(周觉民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