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拼音:ché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篆文有䢅和曟两种字形。䢅始见于商代
甲骨文,古字形像手持农具“辰”耕作。古人晨作而暮息,所以以双手持农具开始劳作表示“早晨”之义。曟始见于战国,一般认为是“辰”在”星辰“的意义上分化而来的,义为星名,即房星;也有人认为本义是早晨。“曟”和“䢅”后来都写作”晨“。
文字溯源
“䢅”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甲组图1)上部是两只手,下部是“
辰”。“辰”的甲骨文一般解释为一种农业上用于清除草木的工具,就是古书中所说的耨类农具。古人晨作而暮息,所以以双手持农具“辰”开始劳作表示“早晨”之义,“辰”也表示读音。古人对时间的感觉与日、月密切相关,所以“昼”“夜”“朝”“暮”等字或从“
日”、或从“夕”。 “䢅”字也是如此。西周金文“䢅”从“夕”(甲组图6),战国楚简的“䢅”从“日”(甲组图7),都是“䢅”字的异体。《说文》卷七日部别有“晨”字(乙组图4),是表星辰义的“晨”,正篆作“曟”。“曟”是形声字,上部是“
晶”,“晶”是“星”的本字,下部是“辰”,表声。战国文字中多作“日”在“辰”下之形(乙组图1、2),“辰”为声旁,也用为“晨昏”之义。“曟”本义是星名,即房星;一说本义是时间很早,还可以看见星星,所以用“晶”做形符。但从古文字材料来看, “晨”当是“䢅”字的后起异体字。后来通行用“晨”字,“曟”和“䢅”均被淘汰。
甲组图A的甲骨文,从林,从辰。这个字形一般释为“
农” ,但意义和“晨昏”的“晨”字相同:“丙午卜,即贞:翌日丁未、丁辳岁,其有伐。” (《
甲骨文合集》22610),也就是《说文》的“䢅”字。有可能甲骨文的“辳”有“䢅”、 “农”两个读音。因为西周金文中的“农”字大部分不从“又”,把金文中的“辳”、 “𨑋”等都解释为省“又”,似乎太牵强。 《说文》说“农”从“䢅”或许是有所依据的。总之, “农”“耨”“辳”“䢅”等字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尚需深入研究。
晨字的几个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只有早晨这一义还在使用。
详细释义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三上】【䢅部】食邻切(chén)
早昧爽也①。从𦥑(jú)从辰。辰,时也。辰亦声。𠃨夕为𡖊(夙)②,𦥑辰为䢅,皆同意③。凡䢅之属皆从䢅。
【卷七上】【晶部】植邻切(chén)
房星,为民田时者④。从晶⑤辰声。
晨,曟或省。
〖注释〗①早昧爽也:一句数读。即:“早也,昧爽也。”《说文·日部》:“早,晨也。”“昧爽,旦明也。”②𠃨(jí)夕为𡖊(夙):夕表月,𠃨表人执事。人在月亮还未落时作事,比晨更早。③同意:𡖊(夙)、晨二字表意结构相同。④“房星”二句:训晨二义。张舜徵《约注》引马叙伦说:“曟当如晨下训早也”,“借以为房星之称。”⑤从晶:张舜徽《约注》:“曟为晨旦正字,当昧爽(天明)之时,犹可见星,故从晶。”
说文解字注
【卷七上】【晶部】
“房星”注:《尔雅》曰:天驷,房也;大辰,房心尾也。于天官为东官苍龙。
“为民田时者”注:《周语》曰:农祥䢅正。韦云:农祥,房星也。䢅正,谓立春之日䢅中於(于)午也,农事之𠋫(候),故曰农祥。《尔雅》注曰:龙星明者以为时𠋫(候),故曰大辰。
“从晶,辰声”注:以䢅解例之。当云从晶、从辰,辰,时也,辰亦声。上文为民田时者,正为从辰发也,曟星字亦径作辰。《周语》:辰马农祥。植邻切。十三部。
“曟或省”注:今之䢅字作此。
【卷三上】【䢅部】
“早昧爽也”注:日部曰:早䢅也。昧爽,旦明也。文王世子注曰:早昧爽,击鼓以召众。亦三字絫言之。《左传·僖五年》正义解《说文》谓夜将旦鸡鸣时也。
“从臼辰”注:会意。
“辰,时也,辰亦声。”注:食邻切。十二部。
“𠃨夕为𡖊,臼辰为䢅,皆同意”注:圣人以文字教天下之勤。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晨;部外笔画:7
古文:𠔹
《唐韵》植邻切。《集韵》《韵会》《正韵》丞真切,并音辰。《说文》:曟,或省作晨。房星为民田时者。《周语》:农祥晨正。注:晨正谓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
又《广韵》食邻切。《集韵》乘人切,并音神。《说文》作䢅,早昧爽也。从臼从辰。辰,时也。《九经字样》:䢅,隶省作晨。《尔雅·释诂》:晨,早也。《释名》:晨,伸也。旦而日光复伸见也。《玉篇》:明也。《周礼·秋官·司寤氏》:御晨行者。
又《集韵》慈邻切,音秦。关中语也。
又《集韵》:鷐通作晨。《尔雅·释鸟》:晨风,鸇。注:鹞属。《诗·秦风》:鴥彼晨风。
又《韵补》叶时连切。陆机《挽歌》: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广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日”窄、扁,“辰”宽、大。❷“日”,居上居中,上宽下窄。❸“辰”主体居下半格,首笔横与“日”顶部同宽,中间短横在横中线;㇙(竖提)的钩尖过竖中线,短撇与竖中线右侧长捺相接。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