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佑寺
河北省承德市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佑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署山庄内,创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普佑寺创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建筑格局
综述
普佑寺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坐落在普宁寺之东,坐北朝南。布局呈长方形。平面布局打破了传统的“伽蓝七堂”的汉式手法,天王殿居中,前建佛堂后,又增添了凹形经楼,使其前后形成两层院落,布局严谨。这座寺庙是普宁寺的一个附属寺院——喇嘛经的经堂,(藏语称扎仓),也是进行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供奉的佛像均为藏式风格,是外八庙中别具特色的庙宇。山门与普宁寺山门平行,面宽五楹,进深三间,两侧设腰门。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方广殿、天王殿、法轮殿、经楼等。1964年因遭雷击起火,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现仅存山门及四座配殿。
山门
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绿剪边瓦顶,正中门楣上嵌有乾隆御题“普佑寺”石匾。“普佑”是“广荫大千”之意。山门内供奉两尊护法金刚。
大方广殿
山门北是“大方广殿”。该殿面阔7间,进深5间,单檐庑殿顶。殿檐下悬有乾隆御题“大方广殿”云龙陡匾。“大方广”即“大方广佛”,华严经本尊佛。殿内正中的石须弥座上供有三尊金漆木雕佛像,两侧供有藏传佛教十祖师的泥塑像。“大方广殿”前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各3间。东配殿内供奉3尊密宗护法金刚,西配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佛像均为木雕。
天王殿
“大方广殿”北是“天王殿”。“天王殿”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内供四大天王和韦驮。
法轮殿
“天王殿”的两侧砌有腰墙,将全寺分成前后两进院落,该寺的主殿“法轮殿’建在后院的中央。“法轮殿”即佛所说法的大殿。该殿面阔、进深均为7间,周围有回廊,方形重檐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此殿是僧侣礼佛、诵经和举行法会的场所。殿内正中原供奉一尊释迦牟尼铜像,这尊铜像是用达什达瓦部从伊犁带过来的固尔扎庙中残缺不全的铜像碎片熔化后塑成的,军阀汤玉麟盘踞承德时将铜像劫走。
东西配殿和500罗汉
法轮殿前有东西配殿各5间。东配殿原供有3尊佛像,正中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西配殿原来也供3尊佛像:宗喀巴、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一世班禅凯珠结。今东西配殿供奉的是原罗汉堂508尊罗汉中幸存下来的178尊。
经楼
法轮殿后为经楼。法轮殿前除了配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9间禅房,禅房与经楼相连,形成倒“凹”字形。经楼共2层,21间。下层原供上乐王佛、大威德金刚等佛像,上层储藏经书。当时该处储藏经书上万卷,被大军阀汤玉麟洗劫一空。
文物遗存
普佑寺有乾隆题写的匾额和楹联。大方广殿题额为:大千功德。这幅匾额的意思是佛和菩萨的功德遍及大千世界。“功德”,为佛家语,据《大乘义章》记载:“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善行家德,故云功德”。“功德”也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如此就可以得到善的报应。陈列在普佑寺东西配殿的178尊罗汉均为金漆木雕佛像。佛像雕刻精美,神态各异。
历史文化
普佑寺创建之前,承德己有三座皇家寺庙,驻有大量喇嘛。为通过宗教渠道加强内地与蒙藏地区的联系,提高喇嘛文化素质,普佑寺由普宁寺住持代管,宗教生活附属于普宁寺。乾隆时期,普佑寺设“四学”,相当于现今的系,开讲显宗经学、密宗经学、历算学和医药学。
山门内的两侧有两尊大菩萨,它们就是佛教里最著名的哼哈二将,这两位大将,他们睁眼鼓鼻,上身裸露,体魄健壮,手持武器,为大力士与大武士模样。其神态威严,怒视凡间,他们两位原来都是佛国里的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国话讲,就是把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两位把门将军。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国王的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个个都成了佛。最小的两个儿子,一个叫青叶髻,一个叫楼至德。他们两兄弟为了保卫兄长们成佛,同时也为保护佛法,便自觉自愿地做了佛国的护法神。他们两位,手拿武器,腹怀“窍中二气”,怒目而视,威武雄壮,尽职尽责,把守山门,保卫佛国与佛法永远不受侵害。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普佑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普佑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署山庄内。
交通
乘车前往普佑寺:乘坐11路,在汽车北站下车。
自驾前往普佑寺:从普乐南路沿着普乐北路到环城东路,再从环城北路沿着普宁路到达普佑寺。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6: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