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县现代农业示范园
普兰县的示范园
普兰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是西藏普兰县推动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重要工程,是陕西省援藏、建设幸福普兰的重要成果,是民族团结的模范园 。被阿里地区推广,几年里使阿里地区的蔬菜自给率达到,菜篮子日渐丰盛。
简介
园区内除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还有桃子、西瓜等新鲜水果,让人宛如置身瓜果飘香的小江南一般。
普兰县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建成并运营以来,普兰当地吃菜难的问题得到解决,蔬菜品种大量增加,价格也适当,大幅度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园区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典型、引领农牧发展的样板、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培训当地群众的基地、增加农牧收入的典范。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海拔3900米(普兰镇为标准)的阿里地区普兰县,由于海拔高、交通不便,当地居民食用的蔬菜主要是土豆、白菜、萝卜三种,其余蔬菜大部分都要靠菜贩子从拉萨和新疆喀什运来,种类少、品质差、价格高,严重影响着当地干部群众的生活质量。
“我们这里以前的蔬菜和水果都需要从拉萨或者新疆运输过来,因为当地种植不出来,所以价格非常贵。”普兰镇吉让居委会加兴组的塔觉告诉记者,当地村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油菜,每亩的利润也只有600元左右。、、、一斤土豆7元,一斤青椒23元,一斤草莓120元,这是2013年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日常的瓜果价格,除了买菜贵,吃菜难也困扰着当地老百姓,日常可供选择的也只有白菜、萝卜和土豆,也被当地人称为“老三样”。
而且,到了冬季大雪封路,菜运不进来。
情况在改良,2009年10月报道:阿里地区以西四县(指普兰、札达、日土、噶尔)为主在全地区范围内新建许多蔬菜玻璃温室、高效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但是,2013年1月23日央视报道:17-19日的特大暴雪把普兰县(包括沼气温室在内的)355个大棚压垮33个、从拉萨运菜的车辆因大雪阻路无法进来、一些蔬菜断供、新鲜蔬菜今晚(23日)运抵。2013年1月28日《改善民生从“三个缓解”开始》报道阿里地区“建有280座大棚,面积达120亩、、、自产蔬菜供给,在淡季时可占市场的20%左右,旺季则可以达到60%以上。”2013年7月13日报道 : “目前,普兰镇有蔬菜大棚111座,多吉欧珠所在的吉让居委会以40座大棚的数量远超周边其他几个村庄,蔬菜已经稳当地落户普兰”。另外,2014年4月报道:“夏秋季节西藏农贸市场约有80%的蔬菜为本地蔬菜,春冬季本地蔬菜的市场份额则在60%、、、阿里地区札达县的蔬果供应本地还可外销,日喀则白朗县蔬菜产业已成为西藏最大的高原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通过这些报道可以看到普兰县创建农业示范园的大体背景。
规划
为何要在普兰县启动农业示范园项目?陕西第七批援藏干部、(2013年7月起任期三年的)普兰县县委书记高宝军说:“刚到普兰县,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发现这里蔬菜品种少,蔬菜价格贵。当时我就想,这里能种青稞能长树,为什么就种不了蔬菜种不了水果?”有了这样的想法,高宝军甚至将普兰的土壤标本带回西安化验,而专家的答复也肯定了他的想法。“一回到普兰,我就开始发动干部到群众家里挨家挨户讲解,改变传统认识,另一方面也从内地邀请农业专家,在技术上给与支持,同时积极争取援藏资金,招商引资。”最终,高宝军带着1500万元的援藏补助,联合一家陕西企业,成立了普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40个大棚分别种植了水果、蔬菜、药材、花卉类近40个品种,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果凸显。高宝军说:“2013年的9月份,这项工程正式启动了,我们县里投资1500万,招商引资(阿里得丰农林牧业公司)950万这么个资金规模,占地2800亩,涵盖农林水牧四个方面内容的农牧示范基地就算正式启动了。”、、、按合同是运作16年后完全交给当地集体。
板块
园区分为优质牧草、温棚养羊、设施农业和生态林种植4个示范区。
园区种植紫花苜蓿黄花苜蓿等优质牧草500亩;建有日光温室20个、大小拱棚120个;建有温棚养羊一处,可育肥羊800余只;栽植陕北毛头柳500余株,青海杨新疆杨、普兰柳等乡土树种3万余株,云杉、侧柏等常绿树种2万余株,发展生态林1000亩。
主要做法
一.土地集中流转 变废为宝
园区突破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模式,实行土地集中流转。村组以每亩每年1300元的价格承包给公司,由公司统一经营,共集中流转耕地380亩。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将荒地交由公司进行生态林种植,林业产权归村组所有,实现变废为宝。
二.“支部+合作社+农户” 引进市场主体
1、园区按“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阿里得丰农林牧业公司为市场主体,实行公司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2、成立普兰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员93名。3、成立农牧民培训中心,对农牧民进行专业讲座、实地参观、田间实践等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了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采用高科技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采用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山东寿光、陕西杨凌优质果蔬20余种,栽植抗寒、抗旱、抗病性强的优良树种6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4名。雇用农村实用技术人员20名,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1、土地流转收入:每亩承包费1300元,净增1000元,园区流转耕地380亩,本组群众净增38万元,人均增收3800元。2、群众务工收入:务工劳力每天150元,仅本组19户村民2014年下半年收入30余万元,户均1万余元。3、种植大棚收入:园区每年向村民提供大棚实行免费种植,统一提供籽种和技术服务,2014年提供7个大棚,平均每棚收入5000元,2015年提供给专业合作社社员10棚、农民17棚。计划六年将所有温拱棚交由农牧民种植。4、市场营销收入:园区果蔬产品实行合作社营销模式,所得利润归合作社成员所有。2015年果蔬产量70万斤,产值210万元。据园区技术负责人史培能介绍,截止目前(2016年),向农牧民发放劳务费20多万元,缴纳本年度土地流转费49.4万元。
五.山水林田共治 农林牧副渔齐建的生态循环
示范园区加强田、林、路的综合整治,推广优质牧草种植植,发展以育肥羊为主的畜牧业,实行有机果蔬种植,加大生态林建设。形成了山水林田共治、农林牧副渔齐建的生态循环农业路子,成为阿里地区农牧业示范园区。
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阿里地区和普兰周边地区的吃菜难问题。群众不仅学会了种植技术,还找到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碧水蓝天。园区不断加强田、林、路的综合整治,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发展以育肥羊为主的畜牧业,实行有机果蔬种植,加大生态林建设,形成了“山、水、林、田、路共治”和“农、牧、林、副齐建”的生态循环农业路子,成为阿里地区农牧业示范园区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典型,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做民族团结的守护者。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5 09:59
目录
概述
简介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