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乐·旅况》是
王仲元所作的一首词。这首曲子写旅途的愁思,开始四句描绘的景物很有些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的展开。接下来写江上景色,颇富动感。最后几句集中抒情,写主人公的旅愁,又与《天净沙·秋思》的“断肠人在天涯”相似。
树木枝条相互蟠曲交错,枯藤在树上攀附缠绕。一缕青烟,直冲云霄,挡住了高飞的大雁,暮归的昏鸦成群乱飞争噪,像展开的一幅江乡水墨画和湖口潇湘画,船儿沿着江汊,穿过溪浦,孤舟飘荡,不由得自问又要夜泊谁家?羁旅无聊,厌倦漂泊,无限惆怅洒满了海角天涯。
这首曲子在艺术上的特点是句式由三三、四四、六六、七七变化,变化中又恋恋属对,寓整于一变化之中。结尾三个四字句造成音节上的铿锵有力,收束全篇,同时又与开头的句式相呼应,造成了全篇的和谐统一。
这首小令写羁旅愁情。前六句既有具体景物的细描,又有宏大场面的勾勒。景物是树、藤、雁、鸦、江乡湖口、浦溪江汊。且江乡呈水墨之色,湖口显潇湘之画。接下五句,直抒胸臆,点出客恨乡愁。“过浦穿溪”暗示旅途艰难遥远。“泊谁家”表现漂泊天涯有家不得归的愁思。最后三句直抒羁旅之愁。由“无聊”、“伤心”到“恨”,层层渲染,点出羁旅的厌倦情绪和怨恨情怀,随着自己四处漂泊,已布满海角天涯。
王仲元,杭州人。元后期北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据《录鬼簿》载,他与钟嗣成相交有年,熟稔非常。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元人《图绘宝鉴》上有关于王仲元的介绍,称其擅长花鸟工笔,兼善小景之作,“用墨之法温润可喜”。所撰杂剧有《于公高门》等三种,皆亡佚不存。所幸《乐府群玉》尚保留他的散曲套数四套,小令二十一首。杂剧多为历史传奇题材,颇有针砭现实的深意寄托。明初贾仲明在增补《录鬼簿》中的《凌波仙》赞词中,称其剧作“历像演史全忠信”,“将贤愚善恶分,戏台上考试人伦。大都来一时事,搬弄出千载因,辨是非好歹清混。”其散曲多以杭州景致和西湖传说为题,表现了元末文采派曲家的风范。他还有两支以曲牌名连缀成套,状写情事和秋景的曲子。是元人散曲创作中的一种别致的“集专名”体的代表作,虽属文字游戏,但全套妥贴稳称,音律和谐,亦可卿备一格,是研究这类填曲技巧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