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蹄蝠(学名:Hipposideros pratti),为
蹄蝠科、
蹄蝠属的动物。
普氏蹄蝠体型较大的一种蝙蝠,前臂长(雄)84-91mm,(雌)82.0-91.5mm。鼻叶由4个部分组成:底部为马蹄叶,但其马蹄状并不完整,基部两侧各具2片小叶,前叶之上为短棍状的鞍状叶,其上有4个结节;顶叶为三角形宽带状的连接叶,顶叶于连接叶两旁分开,形成左右2片具绒毛的三角形叶片,雌雄兽皆有,但雌兽的叶片较短,雄兽随年龄大小不同而各异。第3、4、5掌骨等长,股间膜圆扇状,后足约为胫骨长之半。
普氏蹄蝠头骨宽大而坚实,
颧宽略大于后头宽。人字脊与矢状脊明显且相连,侧观头骨从吻鼻部后向至额部为不平滑的斜面,两者之间凹进部分呈一“V”形凹陷,与大蹄蝠截然不同。
普氏蹄蝠上颌每侧门齿1枚,极小,犬齿与门齿略等,上观排列于齿中线外侧。第1、2上前臼齿等大,均为单尖齿,侧观其尖高于上臼齿。上臼齿齿冠为“W”形,惟最后一枚齿冠形并不完备。下颌每侧除门齿2枚外,其余与上颌齿相同。齿式=30。
普氏蹄蝠常数十或数百只集聚于岩洞高处,也有单只挂于洞壁的;同洞栖居的曾见有
大蹄蝠、
中菊头蝠、
角菊头蝠、
中华鼠耳蝠、毛腿鼠耳蝠、绒鼠耳蝠、
大足鼠耳蝠和折翼蝠等。冬季常于潮湿多水的洞道深处冬眠。主要以周围夜出性飞虫为食,其肠道不长,与体长之比为3.34:1。性较凶猛,4月初,曾见它们将同笼的角菊头蝠咬食了半只,与其食性相适应。
普氏蹄蝠已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